close
* 原文刊載於第三波雜誌 2001/7 產業觀察台專欄

政治上,要兩個死對頭握手言和並非不可能,但總會因為支持者、親友、理念、利益糾葛等許多錯綜複雜的關係,讓這種握手言和的機率低上許多,但是商場上沒有永遠的敵人,只要符合雙方利益,都算是個好姻緣。各自歷經一年多的慘淡經營,歷經網路股災無情的打擊下,兩個商場上的死對頭,兩個政商家族企業,終於把酒言歡,決定攜手在寬頻市場上一起打拼了!

寬頻在台灣的發展緣起
談起台灣的寬頻基礎建設,有線電視真該記上一筆。

有線電視,在媒體尚未開放的過去俗稱第四台,透過私接線路,流竄在各個家戶之間,長達一、二十年的時間,儘管媒體不開放,一般家戶也多半可以透過這些私接的線路,收看到過去可能要在電影院,或是錄影帶出租店才找得到的節目。

這種有線電視興起的模式,跟國外有著十分不同的發展,在歐美各國,多半以社區為單位,因應居民的生活品質提高,對節目內容的需求殷切,無線發射頻寬又不足以容納這樣的需求,所以有線電視纜線應運而生。台灣的有線電視纜線則較為特殊,純粹是政策無法鬆綁下的偷渡產物,但是卻成了現今台灣擠身寬頻國家之林的最大功臣。

在網路與電信尚未結合之前,一般的電信網路(PSTN)主要仍以電信的應用為主,唯一與網路相關連的,不過是利用數據機的調變與解調,來傳輸資料。由於電話線路品質緣故,使得數據機的調變與解調技術再好,終究敵不過線路品質不佳所產生的干擾對速度的束縛。數據機發展到56Kbps,其實已經是傳統調變與解調技術的極限了,在台灣,哪怕是線路品質最好的博愛特區,使用56K數據機撥接,要能夠常常保持在最佳的連線速度56Kbps的機率也無法達到90%以上,大部分的傳統撥接用戶換上了56K數據機,最好的情況不過是48Kbps的速度。

比之傳統電話線路的品質,有線電視纜線可算是得天獨厚,由於本來便用來負載大量影音資料傳輸,其所使用的同軸纜線,與電話線路便有先天上極大的差異,所以當網路設備商苦思各種解決線路品質問題時,腦筋一轉便想到原先與家庭作息關係十分密切的有線電視系統了。

在此之前,業者還曾經選定加拿大某社區,進行昂貴的DirectPC(衛星傳輸)測試,後來仍然在雙向傳輸成本過高及受天候影響太大等原因下作罷。有線電視纜線挾其以社區為中心的佈線環境,成了業者進入市場門檻最低的最佳選擇。一方面,有線電視纜線的網路早已成形,業者只需顧慮機房建設及網際網路網絡的建設,便可藉由現有的有線電視網絡提供每一個家戶寬頻服務,另一方面,有線電視纜線的資料承載量已現階段網路的發展及內容來看,都綽綽有餘,任何一個家戶都可以透過有線電視纜線,享受到超過傳統T1專線以上的速度。

故事的真相:天作之合

不過,和信與東森的合併,究竟是好是壞?有的人會質疑,此舉無異是加速其壟斷市場,稱霸有線電視寬頻網路,有的人則抱持著懷疑的態度,質疑兩者合併究竟會迸出什麼火花。

其實,合併案的主角之一和信集團,經營台灣中南部有線電視市場多年,與各地方有線電視台關係密切,本身又為頻道供應商,彼此間向來維持著共生的結構關係,所以當和信集團決定成立和信超媒體,各有線電視台自然在彼此是生命共同體的前提下大力支持,畢竟,提供寬頻上網服務,對原先有線電視開放後的市場,不啻為一向加值服務,另一方面,在set-up box因為廠商利益糾葛的因素下,遲遲未能推出一定的標準,使得有線電視台無法自原先期望甚高的隨選節目(Program On-Demand)中獲利,有線寬頻服務其實也算是有線電視台的另一個收益來源。

合併案另一個主角東森集團,在有線電視市場的經營恰巧與和信產生互補。東森在有線電視市場的經營,主要仍以媒體為主,比之和信近年大力介入媒體經營,表現卻未如預期理想的情況,在此樁合併案看來,兩者其實在傳統有線電視市場是各具優勢,彼此競爭或廝殺的情形並不太嚴重。

然而兩者在紛紛踏入有線寬頻市場後,卻成了死對頭。由於所提供的服務接近,彼此的市場重疊過高,惡性競爭的情況下,很容易讓原本的市場大餅越來越小,最終獲益的仍是廣大的消費者。兩造只能以行銷導向,不斷包裝自家的產品,藉以各種愚蠢的贈品戰爭及價格殊死戰,企圖營造比對方更具競爭力的假象。於是,東森寬頻儘管擁有得天獨厚的媒體資源,也因為爭奪寬頻市場被視為前哨戰,在有線寬頻內容的建設上,一直無法拉開與和信超媒體間的差異。

二○○○年開始,傳統的電話線路找到了調變與解調的解套方案,不再拘泥過去舊有的技術,一項名為ADSL(Asynchronous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同步數位網路)的技術正式問世,利用網際網路的資料交換特性,將原先的雙向頻道,機動切換提供單向傳輸,藉以提高單向傳輸的效能。

ADSL技術的問世,無異是傳統電信業者的最大福音,因為若比起基礎建設,現成的電信網路肯定要比有線電視網路來得普及,90%以上的家庭都可以透過電信網路使用ADSL寬頻上網,這對原先的和信超媒體與東森寬頻,無異是在原本激戰的有線寬頻市場增添的新變數。

ADSL寬頻市場戰爭一開打後,許多早已無法從撥接系統上獲取足以支撐公司營運,苦撐待變中的中型ISP,像在沙漠中如獲甘泉般,紛紛推出自己的ADSL產品,然而,在中華電信球員兼裁判的前提下,一切仍然受制於ADSL線路施工接駁的環節上,這種註定不平等的競爭,最大的贏家可想而知仍然會是HiNet。

就連號稱第二大民營ISP的SEEDNet也遭逢此腹背受敵之苦,更遑論新入行的和信超媒體與東森寬頻了。傳統網際網路專線市場競爭者眾,是屬於大者恆大的遊戲模式,勢必不是和信與東森的最佳戰場,也許在ADSL推出的時候,原本的客群會受到些許的影響,但以目前的頻寬、價格比看來,同樣的頻寬,ADSL的價格仍然比Cable要貴上三四倍。

反觀其原先經營的有線電視寬頻市場,進入門檻則非一般網際網路ISP足以輕易踏入,一來與各地方有線電視公司間的談判,以及彼此的共生關係,未必有和信、東森來得好,二來,當市場成形後,使用者的節目需求量大增,一般ISP亦難以與早已坐擁媒體資源的和信與東森相比擬。

兩者的合併若要看作是一種天作之合,則著眼於屏除了惡性競爭的對立,他們可以更注重線路品質的維護以及更紮實的基礎建設,特別是,過去兩者的客群對其線路品質的評價不一,斷訊的問題時有所聞,若能有效降低這些影響消費者滿意度的品質問題,有線電視寬頻的發展潛力其實要比ADSL來得高上許多。

電視是用來看的,電話是用嘴巴講的,兩者與網際網路使用者的習性相比對,電視仍略勝一籌,和信與東森的合併案若真能成形,不啻是寬頻使用者的一大福音,經過之前的價格殊死戰,有線電視寬頻的月租費也日趨合理,接下來就是線路品質以及內容提供的問題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