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刊載於第三波雜誌 2001/3 新媒體觀察專欄

矽谷,一個令人又愛又恨的地方,網路景況大好時,許多人不費太多功夫在這裡一夕致富,成為世人眼中的高科技貴族,網路產業景氣低迷時,突然間就像裝設了禁聲筒似的,有的人還唯恐散避不及,被‧com的流彈打著。以前大家對網路充滿幻想,要是有張網路公司的名片,總會帶來旁人欣羨的目光,現在卻連大老闆都對‧com敬畏三分(是害怕,不是尊敬),網路到底出了什麼差錯?

什麼是CEO?
什麼是CEO?曾經有不少人問過我同樣的問題。
如果單從字面上解釋,「CEO就是Chief Executive Officer,執行長」相信大多數人知道的標準答案,但是絕大多數人,對CEO這三個字的第一印象可能都來自所謂的「高科技產業」,或網路、或光電,或半導體。

過去經營公司的領導者,注重的是整個組織的協調與管理,一個總經理常常得扮演大家長的角色,分派各種任務給下屬層層負責,並且透過嚴謹的監督制度來控管一個公司的營運,這算是一個管理學理論上最標準的公司營運體系。不過隨著產業與科技的日新月異,那種金字塔型的組織層級也隨著組織的日益成長,漸漸無法作最即時的反應,反而成為組織發展上的一種障礙。
不過從1990年代開始,代表高科技產業指標的NASDAQ誕生,高科技產業開始進駐資本市場,過去嚴謹的那一套作為反而顯得有些礙手礙腳,從華爾街證券營業員開始,有許多原本被公司要求上班一定要打領帶的員工開始解開束縛,穿西裝、襯衫,但是不打領帶。

其後許多高科技產業大老闆習慣穿著POLO衫,休閒褲,一直延伸到矽谷崛起的網際網路產業,這種新的工作面貌更成為「高科技產業」的典型,不過,那也僅是外貌上的變化而已。

一九六○年代,Intel的創辦人之一摩爾(Gordon Moore)曾經提出一個摩爾定律(Moore's Law):在可預見的未來,每十八個月,晶片的密度(也就等同於運算能力)在價格不變的狀況下會加倍,結果是不提升售價就能製造出功能更強大的電腦。也就是晶片會越更快、更小,但是卻更便宜。同樣地,3Com創辦人梅特卡夫(Robert Metcalfe)所觀察到的另外一種現象更值得我們深思: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裡頭提到,網路(不管是電話、電腦或人群)每加入新的節點或使用者,價值就會大幅增加。

網際網路的誕生就是這種效應的實際應用,當越多人使用他,其價值便越高,影響也就越大。同時,科技在變,時代在變,工作的外貌與景觀也同時在改變,人類的慾求不斷在成長,工作型態也開始多元,各種領域的界線逐漸模糊,不知不覺中所付出的心力也更多,雖然所獲得的報酬未必呈正比成長,可是卻可以從其他方面滿足的管道更多了。

想要進入高科技產業,一定要有一個認知:這裡不會更輕鬆,你可能花在工作上的時間會變長了,但是薪水可能不升反降,可是你卻可能會最滿意這樣的一份工作。所以,仔細把CEO三個字的原文拆解開來,其實CEO不全然代表著他是全公司最上層的管理,更貼切地來說,CEO應該是Chief (帶頭的)Executive(作苦工的)Officer(辦公室裡的一員)。

坐在辦公室裡翹著二郎腿哈煙吹冷氣,生意是不會自己找上門來的。

必然的失敗來自要命的自信!
矽谷的成功故事很快地傳遍全球,在全世界各地校園掀起一陣青年創意風潮,許多學未所成的青年學子都投入了這一波創業風潮,有的人更不惜輟學創業,可是因此跌得滿鼻子灰的卻大有人在。還沒學會走,就想跳級學跑,當然得付出應有的代價。

這些從校園的象牙塔裡甫出爐的菁菁學子,有的是絕對的衝勁、學習活力,有的是絕對付出的熱情,卻總是少了分深思熟慮。作實驗與經營公司是兩回事,一則學習,一則上戰場,出發點也許相同,下場卻往往大異其趣。

涉世未深的菁年人,對於溝通、行事與管理上都顯生涉,所遭遇到的困難也往往比駕輕就熟的專業經理人要來的大上許多。同樣地,在職場上也有另外一種人,這些人原本可能非網路開化期的菁英份子,所以對於上網的一切都顯得十分生疏,從學習上網開始,他們經歷了一段陣痛期,好不容易上手了,就立即跳進這個產業工作,過了三五年,便躍升為資深網路前輩,這種情形與媒體開放後,大批工作不過五年不到的媒體人得以躍升資深主播的情形十分類似。

這種無冕王的誕生其實並不是太令人訝異的,本來有舞台就一定有演員需要上台譁眾取寵。只是這些大部分從無師自通辛苦學習的所謂資深從業人員,往往真正懂的只是如何操作網路工具,懂網路對他們而言,不過是會如何上網,以及繼承自他們以往的工作經驗,加諸在網路上的所謂「應用」,卻未必真正瞭解網路的本質,以致在網路市場征戰時,時常得付出更大的代價來學習新的經驗與遊戲規則。

比如人人都知道網路市場瞬變,但是真正的成功者,往往都是那些第一個發想新創意的開拓者,後起搶食大餅的競爭者,往往也只能抄襲先前的經營模式,而未能對舊有的創意或模式,有什麼較驚人的應用表現——市場人士笑稱這叫做「Me Too」(我也是)模式。

經驗,絕對是征戰市場的先決條件,但是經驗法則雖是這些無冕王賴以生存的最大資產,將其應用在其他傳統產業,也許經過適當的知識轉換過程,仍然可以是成功的操作法則,但是在網路市場上依樣畫葫蘆卻未必能盡收全效,這個時候自信反而是致命的關鍵,而非掌握勝算的先決條件。

我還巴不得你是CEO!
網路市場鼎盛時,CEO是媒體寵兒,網路市場不景氣時,反成了媒體孤兒。網路當然不是虛幻,只是當你在面對董事會時,也許投資人會比較期待你能為公司帶來真正的獲益,勝過市場虛名。

CEO不僅得是校長兼敲鐘,灑掃應對這些個學徒的「基本功」自然也免不了要好好下番功夫,CEO之所以稱為執行長,另一層意義在團隊意志的展現,此時CEO像是起帶頭作用的班長,除了負責發號司令這種天職外,還必須懂得內外兼修,控制得宜,對於公司的營運還得抓對方向。
在政壇時常可見政治人物上了舞台,才發現跟想像的存在極大的落差,不禁感嘆「市長、總統真不是人做的」,網路市場亦復如此,只有真的披掛上陣,承擔營運重擔,還得懂市場、懂行銷、懂管理、懂網路,而不是學校實驗室或理論書籍中的假想題目。

過去很多矽谷的CEO平均年齡不到三十歲,那個時候年輕氣盛的缺點盡覽無遺,很快地就暴露了自己的不足。人生是經驗、學習與自我成長的累積,在生活中、校園中、職場中也是如此,所謂「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道理即在此。真正能騁馳戰場所向無敵的CEO,必然是可以快速吸收前人的經驗,轉變成自己的優勢,並且隨時調整策略靈活運用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