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原文刊載於第三波雜誌 2001/8 新媒體觀察專欄

依妹兒,是喜愛利用現代科技溝通的新新人類,替Email這種無遠弗屆的新科技取的一個可愛的暱稱。新科技用來溝通、聯繫感情,也許感到可愛,卻也同樣帶來許多困擾,特別是有越來越多的人,都像是未來世界的速成機器人般,接觸網路的時間極短,學習與認知也不夠深入,不知不覺間,便成了新科技的新問題根源了。

董事長的依妹兒
2001年的夏天,暑氣逼人,失業率不斷攀升,一封半導體界執牛耳的聯電董事長曹興誠致同仁書的電子郵件,卻悄悄地在網路上散佈出來,成了坊間口耳相傳的閒餘話題....最後流傳該Email的員工遭到公司撤職處分。

當媒體與各界大肆撻伐聯電公司的處置方式同時,卻鮮少有人真正關心這種現代化科技工具,對實體世界的人、事、物真正造成的影響做過任何探討。

在曹董事長的「致同仁書」裡頭有一段話提到:

目前許多媒體,對本公司的經營策略亟欲打探;惟本人認為,目前情況,正是鬥智勝於鬥力之際,我們沒有必要讓競爭者不斷免費抄襲我們的智慧。因此,我們今後將採取「策略保密,成果公開」之原則來因應目前之特殊情況。

對於一個以高科技產品為主的公司,這樣的守則,儘管在許多人眼中看來近似嚴峻,卻不得不承認,在這個亦步亦趨的高科技產業中,的確如此。原本一封對公司同仁說明公司處境與政策走向的內部電子郵件,竟成了媒體焦點,也難怪乎宣稱要採取「策略保密,成功公開」原則的聯電要大刀闊斧懲罰無法遵守的員工了。特別是在這樣的高科技產業,「萬眾一心」的重要性重於一切,否則只怕上了國際戰場,可能眾心無法一致,未屆真正的戰役,便早已潰不成軍了。

提到這個例子的主要原因在於,現代人接觸網路科技的速度極遽增加,網路之於現代人,也越重工具遠甚於溝通。這樣的趨勢,常常可以在你我身旁的職場中窺見。

我在幾個職場中,就曾經發現這樣的問題。儘管透過電子郵件溝通,可以為許多與時間競賽的現代化企業,減少不少溝通上的時間成本,但是網路使用者對於電子郵件的認知,卻有逐漸簡易化的趨勢。

在那個時候,我常常收到同事寄來的電子郵件,他們並沒有所謂「引言」的習慣,所以一封信被輾轉傳遞了好幾次後,你一定會發現真正的信件本文內容其實只佔了十分之一不到,本文下方卻牽扯了一大堆早已沒有引用價值的文字了。正當我對這種極其「無教育」的引言習慣感到不耐時,馬上就有這樣的一封信飛來:

「沒有啊,你有 cc: 給我嗎?我怎麼沒看到?」

這個時候,這種錯誤的引言習慣所帶來的困擾原形畢露!原來是他自己的引言習慣太差,連帶影響了自己的電子郵件閱讀習慣,把別人cc:(副本抄送)給他的信件,也當成是一般的垃圾引言信件了。結果往返數封電子郵件,非但溝通成本沒有下降,卻意外地提高了。

我就曾經觀察過許多算得上是網路老手(至少接觸超過三年)的同事的回信與閱讀電子郵件習慣,發現當這種科技工具越被濫用時,他們本身的組織能力就變得越差。打開他們的電子郵件程式,你會發現他的電子郵件信件匣完全沒有分類整理,所以每天浪費許多時間在分辨與處理垃圾郵件與真正有用的郵件上頭,久而久之,回錯信、看漏信的機會也大增。

別以為替自己信件分類的人,就沒有這些問題!由於電子郵件四通八達,往來極為快速,相對地使得人們透過這種新科技處理需要「深思熟慮」的溝通時,跟著變得極為「速成」,我有一位同事,便有這樣的問題,儘管花了不少時間在閱讀其他人寄來的郵件,也真的在座位前沈思許久,他的回信內容卻仍常常是造成許多人誤解的根源。

這種問題未必是個人表達能力不足所致,而可能是長時間用網路跳躍式思考以及快速連結特性的影響,進而影響一個人思惟的周延性。所以有些「話中話、意中意」,在這種情況下,很可能跟一般的文字沒有兩樣,更遑論信件中所要表達得情緒與情感,會被這樣的收信人有多深刻的感受了。

聯電的「董事長致同仁書」事件便是這種速成網路人的併發症之一。散佈這封電子郵件的聯電員工,很可能完全沒有閱讀到董事長寫那封電子郵件的真正意涵,甚或完全沒有仔細閱讀,便很自然而然地轉遞給所有朋友了。結果在一傳十,十傳百的網路病毒傳播效應下,很快地就成了大家流傳的「垃圾信」了。

Email究竟是毒藥抑或仙丹?

其實很難真正評量與界定Email究竟給現代人帶來多大的好處,不過唯一可以確認的便是:他比傳統郵件曠日費時的傳遞,要好上太多了!

光是這個優點,就足以讓許多人張開雙臂擁抱電子郵件了。根據相關機構統計,截至1999年年底,全球共有約5.7億個電子郵件信箱,而郵件量一年共達1320億封,平均每個信箱一年收到近230封電子郵件,而研究預測,到2003年,全球網友共將發出4320億封郵件。

一家研究機構Messaging Online研究發現,電子郵件信箱自1995年以來呈現6倍的成長率,全球一億網友平均每個人擁有四個電子郵件信箱,總共有多達5.7億個電子郵件信箱;Jupiter Communications預測電子郵件的信件數量將從1999年的1320億封成長到2003年的4320億封,成長率也高達3倍之多。

這些數字看起來著實令人大吃一驚,如此的散播與成長速度,恐怕連視菸如命的癮君子都望塵莫及,我想若稱之為世紀毒藥,應該一點也不為過。

不過也正如香菸之於癮君子般,當電子郵件在人類社會所佔的份量越重,便越來越無法脫離這種溝通環境。而當這種情況逐漸成為常態後,許多原本透過其他管道的溝通與行為,可能也會轉介由電子郵件來完成。而身繫每個人隱私的一環,便可能成為這種情況下的犧牲品。

我在一家網路公司便發現該公司新到的一位技術總監,並非資訊管理科班出身,卻自認對於資訊工具的掌握極其熟悉,當該公司也發生將客戶的資料在發表前就流傳至網路時,採取的作為卻令人感到難受與哭笑不得。

為了要查察這樣的情況來源,他擔任起檢察官的角色,帶著辦案的精神,便下令公司的MIS工程師,對所有公司內外往來的電子郵件進行控管,原本這樣的控管極為合理,但是控管進出也許是比較合宜的方式,該公司的技術總監竟然下令MIS部門人員,將所有員工的往來信件,透過信件伺服器,每一封信一律轉遞乙份至系統帳號,由MIS工程師一一親眼過目。

乍聽之下,你可能不覺有什麼異議之處。但是據「把關」的MIS工程師轉述:

「我實在無法想像,為什麼他會下這種判斷,竟然要我去侵犯每一個人的個人隱私權!」

看來電子郵件被濫用的可能,還不僅止於個人,還有更多不瞭解網路文化與資訊社會運作的人,可能是主宰這種高科技溝通的守門員,這些人卻很可能同時是臧害網路法則的新科技犯!

你的EQ在哪裡?

在這裡我自己新創了一個名詞:EQ,這可不是什麼情緒智商,而是E-life Quality,代表你適應數位生活的智商。

從調查研究可以清楚看到網路成為「保持聯繫」的絕佳工具;Pew Internet Project研究發現56%的成人表示電子郵件「已改善了他們和家人的聯絡狀況」,而66%說電子郵件幫他們「維持友誼」。高達3/4的人每天使用電子郵件,1999年的統計數字顯示,有35%至少每天使用一次,更有另外35%的人是每天好多次;Jupiter Communications預測,到2003年,每天使用多次的比例將成為56%的大多數,而每天至少一次的比例降到29%,一週才使用一次的人更變成「少數民族」,比例僅為5%。

美國更有一項統計指出,職場的員工,自從電子郵件誕生後,處理電子郵件的時間平均要佔用掉上班時間的42%,這種數據實在令人驚駭!也難怪乎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老闆,想一窺究竟,探視員工究竟利用公司的網路資源從事什麼樣的活動。

那樣的反應固然可以理解,不過卻未必合宜。真正的問題根源不是出在新科技對企業營運的影響,而是每一個網路使用者對於新科技的體認,不夠深刻的結果,就是濫用。濫用便可能滋生更多的問題,猛一看,便可能被簡化成「電子郵件並未替公司帶來什麼好處」,然後被屏棄不用。

這個時候,所謂的網路人文價值也越顯重要,無論網路之於你,是工具,抑或生活,珍視網路中的人與人溝通的本質,將現實生活經驗與溝通,對映到你的網路生活中,才容易提高你的EQ,不致成為新科技文盲!

測試你的EQ
你可以替自己作個簡單的測驗,以下是透過Email、網路傳遞的「網路十大謠言」,裡頭散佈的言論最後都證明不是真的!請看看你曾經接觸過哪些話題,並且曾經信以為真過?
「精鹽會使農藥化學成分殘留在蔬菜上」
「炸蟑螂可使回鍋油變清」
「華X威秀影城用的是假的杜比音效」
「可樂能夠在十天內溶解鐵釘及牙齒」
「螞蟻會從耳朵入侵腦部」
「蠶絲被比化學纖維產生更多正靜電危害健康」
「新X人壽對於B型肝炎帶原者的任何保險都不生效」
「任何女士吃了Progesterex藥無法懷孕」、
「征露丸會導致直腸癌」、
「水晶肥皂是治療青春痘聖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