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品味人生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youtube_sc url="http://youtu.be/ji5_MqicxSo" title="人生的最後一堂課"]


我也許有些落伍了,但我現在才看到這個演講的完整錄影。


YouTubeWiki 真是網路時代給這個世代的人最棒的兩大發明!我常常會在閒暇時逛 Wiki,翻著一個簡單的詞,開始往下探索,於是,我就像發現了新的寶藏似的,貪心地想要把所有東西都吸收光。我買過大英百科、微軟的 Encarta 百科,但 Wiki 就像一部活的、不時在變形、變化、前進的現在進行是的史書,也許這個形容不夠好 --- 總之,收穫很多。YouTube 用另一種我們更熟悉的方式把知識記錄下來…


沒錯,我以前隱約聽過 Randy Pausch 的事情以及他的演講,很可惜今天才看到這個演講。這是一個很正面,很啟發人的演講,值得分享給大家。正如後面我所附上的一篇時代雜誌的「給 Randy Pausch 的 10 個問題」的翻譯,Randy 提到馬克吐溫的名言:



"Don't let your schooling get in the way of your education."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因緣際會,指導了一個學生組成的團隊。


來拜訪我的年輕人中,有一位寫了信問我一些生活經驗,給了他一些建言。在這裡補充了一些,希望對其他人也有一些幫助。



請問,以後我可以稱呼你做老師嗎?
唉,因為我覺得我自己在技術方面接觸得不多,可是你經歷的事情又不局限於技術,還有很多。我很想向你請教很多事,尤其是你的社會跟人生經驗。這個團隊嚴格來說是我參加的第一個課外活動,以前有參加社團,但是並沒有像現在這樣積極的態度。


我是一個僑生,大一剛來的時候說話很直接,得罪不少學長姐,還有很多和人之間的相處沒有拿捏很好, 禮貌上可能會少了一些。有的時候自己覺得無所謂,後來我體認到有些實際上是不禮貌的表現, 經過一番洗禮現在稍微懂得修飾,但是我還是很怕會給人一些不好的感覺,我覺得人需要一些人生的老師,比起課堂上的老師要來得更重要許多。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未來,一直來一直來...』


這是電影『天馬茶房』裡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人生不過就是一條不可逆的道路,你只能往前走,也許可以停下來欣賞一下風景,也許走在路上會跌倒,在這條路上,你會犯錯,你會跌倒,不過,終究你總是會爬起來,繼續向前走。


不久前,我的一位前同事,在  facebook 上寫了這麼一段話:


「有了孩子後,突然覺得人生不是自己的。」


我看了看,回了她: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週有個晚上有機會到清華大學演講,到場的是清華大學跟交通大學的學生、研究生、博士生,還有一位清華大學的院長,以及一些已經就業的清、交校友。一開場我是這樣講的…


「很高興再回來新竹。我想我大概有十幾年沒回來新竹了…之前在新竹唸書,住了五年」 「我之前唸明新工專…如果大家有聽過的話,在隔壁的新豐鄉,很高興再回到這個熟悉的城市來」我接著說。


中間休息的時候,一位交通大學的研究生跑來問我。



「請問…我剛剛聽您說是明新工專畢業的,但是您後來待過 Yahoo!、Google 這些大公司,請問,你是怎麼辦到的?有什麼訣竅嗎?」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Passion(熱情)很重要,做什麼事情,有熱情跟沒有熱情,會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每個人會執著的事情不一樣,但如果你一旦對某件事或某個人很執著,你的 Passion 其實已經開始在發散了。我一直覺得 Passion 一定是人體中某種很特殊的內分泌腺所引發的形於外的表現。如果一個人很有 Passion,你只要跟他談話,便可以立即感受到。相反地,如果沒有 Passion,其實也可以從言談舉止中輕易地獲取到。


我自己個人對於工作的 Passion,有時高到有點連自己都難以相信的地步。


我記得我在 2004 年加入 Yahoo! 時,剛好適逢兩個月後要推出新產品,也同時要完成人生的大事--結婚。有趣的事來了,當時並沒有完整的文件跟交接,也沒有人帶我認識所有人,所以一切都得要自己摸索,連跟國外同事認識、溝通,也都是全部從頭建立起,這過程很有趣,卻是極度繁忙---因為國外同事在另一個時區,剛好跟台灣是日夜顛倒的,所以我每天晚上的「課後功課」就是跟這些同事透過IM聊天。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Photo by rmaspero


一個人眼界,其實跟他的生活成長背景、教育及家庭有著很大的關係,這樣的差異,其實跟居住的地方不必然有特別大的關係,但絕對會跟這個環境所形塑出來的氛圍,所孕育出來的對事情的見解,有著很大的影響。


前陣子剛好去北京出差,跟很多人碰了面,見了各方人馬,從這些人身上觀察到很多非常有趣的差異。其中一個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中關村的創辦人群的眼界。我在北京的朋友這樣評論道「中國的創辦人,有錢的沒想法,有想法的沒錢。」,也就是真正讓你營運了一個成功的公司,你反而較急於享受現有的一切,而忘卻了你在創業的時候最初的想法,其實是很有熱情,很敢衝的,但卻在你稍微有點成績的時候,停頓了。


這種情形發生在亞洲人身上特別常見。我舉一個最大的差異:所有亞洲的創辦人,絕大部分都會覺得公司是他的,所以人人想當老闆,或以老闆姿態自居,即使找了專業經理人來,這些經理人某種程度上還是在「老闆」的方向上行走,不敢突破。但歐美國家的創辦人,卻完全是另一回事。兩種都可能成功,但我們比較常見到歐美的創辦人們,覺得自己不過是一個讓公司起步的觸媒,要讓公司能成長、永續,其實依賴的是從這些人以外的圈子找來的團隊、經理人,以及理應是階段性職務的執行長。


因為他們了解,即使他們的想法或「發明」再怎麼特殊,沒有對的人做對的決定,把公司帶到對的方向,恐怕才是真正成功與否的關鍵。亞洲的創辦人們則不然,即使受過歐美教育亦然,那種根深蒂固,在血液中流動的基因,是無法變動的。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