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在篇文章開始之前,容我問你幾個問題: 你身上或周邊、家裡,有這些產品嗎?



  • iPhone、iPad、Android Phones

  • Laptop、Wii、Kindle、Kinect


除了Laptop以外,這些設備可以連網都是最近五六年內的事,卻影響我們的生活至深。我甚至於已感覺到自己的家庭親子時間,有一部分被這些科技工具所剝奪了。感覺上,iPhone/iPad這類科技工具的優點跟缺點,有一點很像的是家人的互動變成必須透過這類的工具。如果你看過 Apple 關於 facetime 的廣告,配上襯底的廣告烘托了那溫馨的感覺,讓你覺得似乎這樣的科技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只因為可以透過行動網路隨時隨地看到彼此的影像。可是相反的是,那即使解了一時的相思苦,會不會相對的剝奪了可能親自探視、拜訪的機會?我沒有答案,但很有可能。


1971年起,Ray Tomlinson發明Email以來,儘管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增加了溝通的便利性,但人與人間實際的交流與傳統書信的筆觸交流卻大幅減少了。我不敢說那絕對是好或是壞,但Email絕對是對人類有很深的影響的一項科技發明。也許我們應該回頭審視我們所使用的科技工具,是否都應用在正確的方向上,抑或只是取代了我們原本實際交流的機會。



有了這類的科技工具,也許你在家陪小孩,變成在一起玩Angry Bird,而不是一起在公園散步了。雖然我比較喜歡這些科技工具不要太過於介入自己的生活一點...,但很顯然的當這股科技潮流來襲,有一種任何人都很難抗拒的威力。


這是一個爸爸在捷運車廂上,拿著一部Android Pad的機器,教他的小孩子玩Angry Bird...



相同的場景,另一端是兩個男女朋友,各自拿著一支iPhone,看著各自喜歡的網站或遊戲。言語交流變少了,眼神交會變少了,人的社交特性被侵蝕了,這是我所看到的情形。回到家,很多人就是窩在電腦前上網,關注著社交網站上的一切,其實這種現象反應了一項事實:人其實是需要社交的,只是有了這些科技工具後,原本的社交舞台萎縮了,被這些工具、社交網站所取代了。


前 Wired Magazine 執行編輯 Kevin Kelly 在他在 TED 的演講"how technology evolves"提到了「網路世界的未來五千天」,想像一個完全連網的世界,其實離你我已經非常近了,然後你的實體生活、人際關係,都被映射到網路上,也因為需要更個人化的服務,所以在網路上幾近是一個透明人 --- 你可以想像你會是那個透明人嗎?


也許現在你還無法想像,也許現在你覺得自己絕對不可能成為這個透明人,但相信我,一旦你倚賴這些資訊工具過深,你很快就會陷入這個陷阱。已經有無數的好萊塢電影演過類似的情節,所以請勿相信它不會發生你自己身上 --- 如果你回頭看過去的好萊塢片,會發現很多以前覺得很荒謬的假設或科技,現在已成事實了。


我個人一直很喜歡Nokia的企業 slogan - Connecting People,中文的翻譯更為絕妙「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這句話道盡了一切科技的本質是在於改善、提昇生活品質、溝通,而非取代。


如果你開始覺得自己有點迷失在這些科技工具裡了,不妨暫時放下,多去接觸人、大自然。


前面提到的場景 --- 捷運,我的 iPhone 只用來接電話、幫家人拍照記錄。我正帶著 Jeremy,教他為什麼要讓座,為何座位顏色不一樣。


 

[Photos: lgb0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