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原文刊載於網路通訊雜誌 2003/3 現象觀測站專欄

想要在數位時代中得到其他網友的溫情,也許對很多人來說有點不可思議,兩個完全陌生的網友,素未謀面,卻可以透過一條電線與一部電腦的聯繫,透過網際網路交換彼此的感覺與心情,對很多初入網路世界的人來說,這樣的景象不僅像是電影情節,更是網路時代冷社會現象的極大諷刺,而這種冷社會現象,正在全球各地的網路社群中蔓延。

網路社群的冷漠與熱情

每一個網路社群的形成,相信都是匯集了許多網友的熱情才足以成立,不過隨著網路社群的成長,個人伴隨著「人」所產生的問題,也因此為原本熱絡的網路社群,增添了一份揮之不去的灰影。

在網路世界中,各種軟體的創作因為網路的交流特性,最終成就了一個open source的無私觀念,開始有人大力推廣開放原始碼,藉由網路的分享,大量傳遞給各地需要他人經驗的網友手中,並藉由這些接收者,再度改善原本的程式,讓整個系統更趨完美。

然而,當初在制訂GPL公眾授權書的自由軟體基金會,萬萬沒有想到GPL所衍生出來的各種授權規範,最後卻因為太過強調「分享」與「開放」,反而嚐到物極必反的滋味。經過人的權力與慾望的撞擊結果,這些「分享」與「開放」的良善之意,成了分裂社群的基本動力。

在著名的Nuke入口網站系統社群中,始祖為委內瑞拉人Francisco Burzi所撰寫的phpNuke系統開啟的一系列入口網站系統家族,其後,許多「有志之士」挾著開放原始碼的優勢,迅速成立了多個由phpNuke原始碼「精進」後的Nuke入口網站系統的社群組織。

從網友熱情的一面看來,這也是由於網路大量傳遞的結果,使得具相同看法的網友,可以匯聚在同一個社群中分享與貢獻,但若從網友冷漠的一面看來,這無異是網路世界力量的分散。即使是自由兩字的真義在網路世界中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發揮了,但是我們仍然很難在網路世界中找到真正符合「大同」定義的理想世界。比如,myPhpNuke的作者之一即是從phpNuke原始開發團隊中脫離「自立門戶」,很快地又號召了一群愛慕者與擁護者,不管myPhpNuke的作者是否因為某些原因脫離原團隊,但是擁護者總是盲目地,私底下的串聯動作,常常會造成兩派人馬的對立。這其中,也有從其他社群中「叛逃」的死忠擁護者,抵達新的陣營後,換了一副完全不一樣的面孔,毫不保留地批判原先自己擁護的社群,這倒令人意外地與現今台灣的政黨政治現況不謀而合。

在網路時代裡,網友的冷漠與熱情往往是短暫、激情且毫無絕對忠誠度可言的,與現今青少年對偶像崇拜的景況大有相似之處,諷刺的是,這種短暫的熱情與冷漠,有的時候卻幾近絕對的令人膽氈。這種現象跟現在的社會變遷有許多相似之處,卻又少了一分溫暖,對於許多發起社群組織的人,心裡頭的感受可真謂是「人情冷暖,點滴在心頭」。

網路社群的力量

網路社群或熱情,或冷漠,但是這股力量卻不知不覺中擁有了引領潮流的趨勢。研究網路文化與社群的人一定都認知到一點:網路上的個人網站數量,往往是商業網站的數倍甚至數十倍之多。對於網路商業化後才接觸這個環境的人來說,乍聽之下,這樣的差異實在難以置信,不過若溯源自1994年開始發跡的商業網路環境,便不難以理解了。

1994年,當時的Yahoo網站還是一個提供網友建議自己常去的網站及連結的個人網站,時間一久,變成了網友匯聚之地,同時也獲得商業軟體公司的青睞與資助,將網站擴大經營,隨後更成了第一個上市的商業網路公司,市值甚至富可敵國,買下一個非洲國家。這樣的情況,在網路上已非新鮮事,但這股力量並非來自資本社會,也不是由商業邏輯所創造的市場,而是眾多網友之力所匯聚而成。

國內其實也有不少個人網站,因為受到大批的網友歡迎,而成為極具權威的專業網站。數位視野(DCView)原本只是一個小網站,站長Herb Hou本身即是一位愛好攝影的人士,站長本身開始接觸數位攝影的世界,於是慢慢地將自己的攝影技巧及心得分享給其他網友,隨著數位相機慢慢地流行起來,吸引了許多同樣擁有數位相機的網友,上網共同切磋自己的心得,截至目前為止,該網站擁有多達十五萬人註冊成為會員,並為該網站創造了一定的商機,幾乎所有跟數位相機產業相關的廠商,都希望可以在這個網站上發佈新聞稿或產品資訊,因為這裡匯集了全台灣大多數對數位相機感興趣的網友,從行銷的觀點來看,在這樣的網站上做廣告,等於是掌握的目標消費者,而「成交可能性」也遠勝過過去幾近「盲目式」的橫幅廣告許多。

類似這樣的網站其實還有許多,像是以DVD及多媒體軟硬體為討論主題起家的「1bits數碼天堂」在其前身「PC DVD」的討論區,網友們經常舉辦「團購」,曾經有一家DVD播放機的代理商,一天之內就被這個網站的網友預定了兩百部DVD播放機,以當時每部售價7,999元計算,這家代理商一天之內就創造了將近160萬的營業額!據說,隨後陸續跟進的網友,陸陸續續地向代理商購買同型的DVD播放機,為該廠商創造了數百萬的商機!

這樣的誘惑,實在難以讓廠商忽略這類社群網站的「實力」,由於這樣的專業區隔的網站,往往因為專精在某些領域,因此對某些領域的商品或各類的資訊蒐集,往往比商業網站要來得齊全,更吸引網友的僅是完整的資訊,而是兼具「官方說法」與「非官方說法」並陳的特性,網友往往可以從其他網友的使用心得中獲得商品的資訊,預先知道自己欲購買的商品的優劣與評價——這些在一般的商業網站上就難以存在。

而由網友發起,也由網路上壯大,正是此類社群網站壯大與受歡迎的主因。再者,一般的學術網路BBS的板聚同樣吸引人,台大椰林風情BBS站在2003年開春的板聚活動裡,板主登高一呼竟然有高達百人參加,還因為人數過多,特定公告截止報名,此外,板主還特地向餐廳「包場」,預先代墊了兩萬塊的訂金。

因為擁有相同的興趣與價值而組成的社群,所散發出來的力量往往十分驚人,過去也許只被視為網路上的烏合之眾,如今已成了引領風騷,獨占鼇頭的一方霸主。網路社群的力量也許驚人,同樣地在這樣的社群裡的權力也吸引許多人,如果好好運用,這樣的力量將會帶來正面的助益,反之,則易成為網路世界的膿包。

信任、認同與冷社會現象

在網路社群裡,除了相同的興趣與價值觀是凝聚網路社群的主要力量以外,信任與認同是架構整個社群運作的主要支架,有了信任與認同,網路社群的運作才得以步入常軌。在許多網路社群裡,我們常常可以看見信任與認同極為緊密的團體,整體的和諧十分融洽,社群成員的自制力極高,相對地成員的素質也跟著提升,相反地,在信任與認同鬆散的團體裡,一切也呈現完全相反的樣貌。

這種信任與認同,來自於網友主觀的意識,其凝聚的重心在於社群本身所營造的文化,是否足以讓網友得到充分的尊重與發揮空間,同樣的情況,其實也早存在人類社會已久,相對於人民對於政府的信任及對國家的認同,呈現鬆散時,則整個社會顯得人心惶惶,國家動盪不安,經濟發展也自然受到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厭惡紛爭、紛紛想逃離現狀,對國家、政治失去信心,經濟發展也開始因為人民信心的影響隨之低落。反之,如果相對信任與認同度高的國家,則愈顯強大!

同樣的邏輯不僅發生在國家、社會此等大事上,仔細比較一下在人類的生活形態上,同樣有類似的情況發生。居住在鄉村地方的人,生活步調較慢,對於物質生活需求較低,資訊吸收較慢,所以集體事務的參與對於居住在鄉村的人來說,是一種熱情的參與,情感的交流。但是相對的在大都會的人,生活步調快,資訊流動迅速,對物質生活需求較高,重視個人隱私,但是對集體事務卻呈現冷淡的反應居多。

這種「冷社會現象」普遍發生在高度發展的地區,由於高度發展地區的知識水準較高,相對地對生活、文化及各方面的要求也較高,重視個人隱私、強調個人至上,也使得這種冷社會現象快速地蔓延開來。比如,在大馬路邊發生車禍,勇於挺身而出的人,在大都會漸漸減少了,原因是有太多的人因為「見義勇為」,反成為受害人的例子已屢見不鮮。

同樣地,過去向來以「菁英份子」為大宗的網路世界,在「個人主義」被極端強調後,儘管網路社群依然熱絡,但是參與社群的網友們對於網路社群的認知卻大不如以往,各種猜忌、懷疑在網路社群中滋生,人們變得不敢相信他人,稍有差池的網路交友事件在網友間被散發開來,所有的網路交友行為便籠罩上一片陰影。當網友開始對網路社群的信心動搖,對網路文化失望,網路社群的存在也自然開始產生動搖,或失去其重心,網友對於該社群的參與也會趨於冷淡,漸漸地,整個團體的素質也隨之低落,網友對於破壞遊戲規則的其他新加入者,也不再像過去一樣產生社群自制的力量,予以約束,相反地卻是一種極具消極的應對。這樣的現象,筆者稱之為「冷社會現象」

這種現象的形成,恰巧與「信任與認同」相反而形成強烈的對比。冷社會的現象一方便代表了網路世界的高度開發,網友從熱情投入到冷漠對待的過程中,正訴說著網路發展的歷程,從單純的上網工具已儼然成為網友間情感交流的管道了。熱心回答其他網友疑問的人減少了,猜忌、八卦、謾罵的情形則開始瀰漫,網路世界正進入另一個亟需社群力量維持的時代。

新冷漠空間

也許很多居住在大都會的人們鮮少有時間關注人與人間的情感問題,大都市裡冰冷的的水泥建築物,成了都市人冷漠的開始,繁忙的商業,掩沒了都市人的情感表達,也使得人與人間慢慢地築起拒絕溝通的城牆。曾幾何時,網路上的各種應用與服務,儘管多得令人目不暇給,卻不再像初發跡時般的可愛、溫馨,雖然傳播媒體上不斷地描述著網友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但是在此時,卻顯得有股「瓊瑤愛情劇」般的遙遠與脫離現實。

網際網路從1994年發展至今,從早期的專業人員的菁英取向,到2000年網路股災的顛峰期前,成為一種普羅大眾樂於參與的休閒活動,更在寬頻網路興起後,成為家家戶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早期的網路環境也許因為限制多,上網成了一種稍微奢侈的行為,網路所能夠提供的發揮空間,也被發揮到極致。但隨著網路存取的限制不再成為人們接觸網路的障礙後,網路可以發揮的空間沒有變小,但是網友對於網路的熱情卻呈現下降的趨勢。

一個新冷漠空間已慢慢地在網友間形成,在e世代網友極度強調自我的氛圍下,許多網友對原先熱情參與的網路團體,漸漸失去信心與熱情,e世代網友「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式的決斷領導,開始主導與影響網路世界,一遇有不合意處,馬上自立門戶,或抄襲原先社群的架構,與之競逐或惡性批評,搗亂了原先網路的遊戲規則。

不過,這樣的情況並非e世代網友的專利,也非e世代網友所首創。在過去業餘網路時代,的確也曾發生過類似的現象,於是原本人人遵守的規則,因為社群成員間產生間隙或意見紛歧時,未能循網路溝通的管道,平心靜氣地分享與溝通彼此的看法,造成許多「另立門戶」的情形發生。一時間,許多同性質的網路組織不斷地成立,討論的話題卻沒有任何的差異,甚至於許多網友同時將同樣的一封討論信張貼在多個不同的網路組織中,在當時網路環境限制多的時代,被視為浪費網路資源的一種行為,而這種行為正來自網友間無法相互尊重,以及對網路文化認知不深的情況下,過度放大自我表現的空間所致。有的網路組織甚至於將另外一個網路組織的相關管理幹部列為「不受歡迎黑名單」,類似這樣的惡性競爭,實非網路之福。

所謂「解鈴還需繫鈴人」,新冷漠空間的形成來自於網友間對非己事務的漠不關心,更是由於網友對於網路的運用在網路快速發展的情況下,資訊教育過渡偏重工具的使用,而非人文素養的培養,使得能夠透過這種新科技所孕育的溝通空間,能夠用來造福人群的正面溝通機會不斷地減損,卻演變成網友間謾罵、八卦,甚或對立的管道。

常常在網路上閒晃的網友,無論是否加入什麼樣的網路社群,或只是如閒雲野鶴般地把網路單純當作是一種生活休閒,重要的不僅是學會網路的操作,瀏覽器的使用,或是知道在網路上可以匿名而眾人毫無所知,而是懂得將生活中所習得的知識,用以解除其他網友的疑惑(解惑),或與其他網友交換心得(切磋),並個人將所認知的道德觀念及做人處事道理,運用在網路上與其他網友的相處與尊重他人,那麼,新冷漠空間也自然不攻自破了!


附註:
1. GPL授權中,允許使用者自由散布原始碼以外,更鼓勵網路社群大眾,努力將原始碼「精進」並重複傳遞,以提升創作的功能與品質。
2. 團購為「團體購買」的縮寫,為目前網路上網友間共同發起的一種網路交易模式,通常透過團購購買的商品,除了與一般商品相同的權利以外,在價格上更可以「以量制價」,透過團體的力量向廠商議得更漂亮的價錢。
3. 過去所謂的「業餘網路」組織有點像是現在學術網路流型的BBS,以各種主題劃分的討論區為主,透過各地不同的BBS站間交換網友的討論而成一個「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