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刊載於網路通訊雜誌 2002/10 現象觀測站專欄

在網際網路極盛時期,許多年輕菁英被以本夢比為主軸的網路事業所吸引,舉著Yahoo!等許多「網路夢幻偶像劇」的招牌,不顧一切地投入了網路事業,當然也進而影響了社會上其他產業的工作型態。然而,在夢醒時分之傾,又有多少人真正認清網路時代所帶來的改變,其實應該是朝效率、簡潔的良性方向,而非冗長、繁雜的工作型態?

從朝九晚五到朝五晚九

年輕一代的網路使用者,已經善於運用科技,透過網路的幫助來完成自己的工作,並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不僅僅是小學生,乃至家庭主婦,人人幾乎都有自己的電子郵件信箱,透過網路的傳遞,與來自地球彼端的另一個完全不同膚色、國家的朋友,在網路上搭起了友誼橋樑。

是的,網路的確帶來了許多改變,網路不只改變生活,對工作型態的改變也相當大。根據美國PEW(網際網路暨美國人生活專案)提出的研究報告顯示,網路已經成為美國人工作主要的一部份。報告中指出,有將近4,000萬人,37%的美國人會在工作時使用網路,而且主要是用在與工作相關的研究,以及企業內部與外部溝通所需的電子郵件。其中有四分之三的員工表示,網路的確改善了他們完成工作的能力。有三分之二的年齡低於45歲,有31%可上網的員工具有大學學歷,40%的人表示他們上網的時間至少在三年以上,他們都相信網路這項新科技協助提高了工作場所的生產力——從這項調查中的一些數據看來,可以看出一些共通點:對於網路科技、工具越能駕馭的人,越相信網路對他們的幫助大於過去。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刊載於網路通訊雜誌 2002/9 現象觀測站專欄

對大部分的人來說,網際網路所帶來的便利與優點,其實是勝過其負面效應的;其中,某些負面效應還因此成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電腦病毒即是其一,MacAfee、Symantec、TrendMicro等公司更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即使透過消極的掃毒軟體的防護,依然無法降低人們對電腦病毒的恐懼,當然,大部分人面對這種情形仍然只能消極地面對卻措手無策,而不曉得其實「人」才是一切的罪魁禍首。

電腦病毒的濫觴

網際網路的誕生對許多人來說其實是一種上天的恩賜。木訥的人,從網路上找到另一扇窗,變得活潑健談;害羞的人,在網路上變得自信光彩。但對於大多數把網路當作只是一種「溝通工具」的人們來說,網路之所以重要並非對其人格特質的影響,而是人際關係網絡的聯繫。

電腦病毒,原先只是電腦玩家(hacker)好奇心驅使下的一種實驗作品,但隨著時間演變,卻儼然已成為臧害數位世界最甚的一種不定時炸彈——你永遠搞不清楚自己的電腦是不是有電腦病毒,也永遠不曉得電腦病毒的真正樣貌,一位資深的網路駭客曾經如是說。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刊載於網路通訊雜誌 2002/7 現象觀測站專欄

你有沒有發現,過去常常在清晨會被響亮的數據機撥號聲吵醒的日子,似乎已經遠離?我相信一定很多人有著同樣的感覺。所以儘管經濟不景氣,網路世界卻依然在前進,科技依然在演變,一個經常連網的恆網(Evernet)世紀已儼然成形,不但所有人都成了這個大型網路的單一節點,未來更可能家裡的每一項電器,乃至電燈,都可能成為這個大型網路的一份子。

即時通訊世界

近年來,即時通訊隨著網路基礎建設的日益成熟,成為各大資訊廠商爭逐的龍頭椅。自1994網際網路盛行至今,據ICQ官方透露,已有超過一億人以上使用ICQ作為日常聯繫的即時通訊工具,其中,更高達50%以上的網友持續使用,每日超過30%的人即時連網互通。

這種透過即時訊息傳遞的通訊方式,可以說是網際網路上的一大革命,所有透過這個即時通訊網絡傳遞訊息的網友,除了可以互通訊息以外,更可以隨時瞭解對方在網路上的動態,或與對方即時交談。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刊載於網路通訊雜誌 2002/6 現象觀測站專欄

盜版,原本是很嚴肅的話題,但隨著網路誕生後,數位化的型態改變了世界,讓許多過去只能依存在傳統載體的各式創作,全都匯集到網路這個大舞台上,於是,有越來越多的人成了原始創作人或共同著作人。當原本潛藏在各角落的「私利益」與網路的「公利益」產生激盪,兩個領域的交錯,與新舞台的誕生,使得這些從來未經發掘的私領域一下子曝光在眾人面前,讓「盜版」從傳統世界一躍而上網路,卻矇上了一層灰,再次遁入地下,彷彿又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了。

商業邏輯下的價值觀

網路,在某個層面上,其實是替傳統的商業世界,開啟了一扇窗,學習一種新的商業運作方式——「先試用,滿意後付費」即是網路帶來最大的改變。

其實這樣的消費觀念,在歐美國家漸漸盛行,通常反映的是消費者對於商品價值認定的型態與內容的改變。傳統的商業邏輯概念,造就的是弱勢的消費者,只能從單純的供給者與需求者間的平衡關係,將原先供需平衡的關係,轉化成供大需小的面向,於是,需求者往往受制於供給者的予取予求,只能被動地接受其所制訂的價格,乃至制式的商品規格。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刊載於網路通訊雜誌 2002/5 現象觀測站專欄

其實,如果真要找出網際網路存在的核心意旨,我想應該不會是HTML、WWW這些偉大的發明,而是在於「人」。每一個人,都是這張虛擬網絡中的一個單一節點,每一個節點各自擁有自己的特質,也相互包容,使得這個虛擬網絡中,呈現出各種不同組合,來自不同的背景,兼具不同的特色,又像是銀河系,又彷彿是密密麻麻的蜘蛛網般的多采。

網路價值觀:理想與現實的碰撞

網路是一個天堂,有不少人如此形容過,因為擺脫了過去在現實社會中,原本以法律或規條規範的個人行為乃至社會道德,網路的確提供了一個許多人在現實社會中難以實現的「夢想」舞台,將原先也許難以實現的理想,在這個虛擬空間裡真正被實現,這種理想與現實的碰撞,也因此產生了許多前所未料的激盪。

最明顯的差異,在於傳統道德觀與網路解放後的變遷,像是情色、戀童癖等。這些原本在現實社會中難以望見,成為「主流」的活動,上了網路,卻成了眾矢之的。也許是因為現代人的觀念,隨著新科技的演變,漸漸地產生了變化,也許是緊張的生活步調,讓人們逐漸忘卻原本應該堅持的價值,取而代之的,是接受愈形走調的所謂「E世代觀點」。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刊載於網路通訊雜誌 2002/4 現象觀測站專欄

網路的基礎建設,關係著一項新科技是否成熟的最基本要件。歷經了幾個年頭的基礎建設期,以及陸續研發的新科技不斷投入,無線通訊與寬頻市場,也隨著存取設備的普及,以及科技教育的廣披,漸漸地成為人們生活中一項不可或缺的必備品,尤其是在資訊發達的現代,鮮少有人可以在緊張的生活裡,找出許多完整的時間片段來吸收資訊,所以隨身資訊工具,就成了大部分現代人補充資訊的來源了。

從有線到無線:消費者習慣的改變

從有線到無線,最大的不同不在於基礎建設的差異,而是使用者的習慣。當我們逐漸習慣於一種環境或工具,並且將之視為日常生活中的一環時,其實早已認定這樣的環境或工具,已成為自己的一種生活形態,與吃飯、喝水幾乎融為一體。所以當新科技或新的資訊工具問世時,總需要歷經經年累月的市場洗鍊,才得以為大眾所接受。

一個無線通訊市場是否成熟,其實仰賴多項條件的組合是否完備,從最基層的基礎建設,基地台的建置影響通話區域能否有效擴張;手機價格影響消費者使用的意願;螢幕大小關係使用者的閱讀習慣;內容建設是否足夠與多樣化,影響消費者的喜好;通信費用是否合宜與被普遍接受,則影響消費者的使用趨向;這些原因,都是關係著新型態的通訊市場是否足以張市場大傘的關鍵因素,缺一不可。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刊載於網路通訊雜誌 2002/3 現象觀測站專欄

如果要選出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Email大概不算是第一名,至少也名列前茅了。在面對新科技與新發明,享受其便利生活成果時,人們的心裡頭其實另一方面也一直有著一種矛盾:過去我們可能經過書信往返,嫌棄傳統的郵遞速度難以應付現代化社會的變遷速度,但是反過來卻也懷念那種等待書信的心情。Email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新的挑戰,我們必須面對許多以前未曾想像的人、事、物,因此,如何在Email時代,做好個人關係管理與應有的應對,也儼然成為一項極為重要的課題。

過度以個人為中心的Email習慣

過去對「文盲」的定義,我們常常停留在對於知識與資訊的掌握能力,也導致所謂的文盲,其實是停留再對文化層面的認知,而識不識字,也自然成為取決文盲與否的必要條件。不過在步入數位時代後,人們對知識的認知,已漸漸從過去的單純資訊蒐集,進化到如何分辨與應用資訊,而非只是單純地將各種知識灌輸到腦袋瓜中,即視為「具競爭力」。

網路誕生後,人的競爭力標準自然也隨之提升,你必須要具備一定的網路道德觀,並且隨「俗」(網路慣有的風俗),你必須要能操作資訊工具,因為那將是你在未來求生的基本生存技能力,當然,你也必須要能夠具備快速彙整、分析與蒐集資訊的能力,而不只是把所知道的知識全部都納入大腦記憶庫裡。強調的將是應用的能力與品質,而非量的多寡。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