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刊載於網路通訊雜誌 1998/12

上個月阿丹去了一趟東京,看到的不是只有用功的日本人,隨時拿著口袋書在研讀的景象,也不是滿街由中山美穗代言的各式廣告看板,而是滿街人手一支的行動電話,或電車上,或在街角,就這麼一聊半個小時。那時候還頗為納悶,覺得日本人真是有錢,拿大哥大當市內電話用。後來一問之下,才知道那種PHS系統的行動電話(相當於幾年前在台灣興起的CT2二哥大)的費率跟公共電話一模一樣。

天線天國
我們常用大蘋果來形容美國紐約市。我想如果要描述東京,那麼想必「天線天國」是最佳的寫照。同行的好友平成狐是個東京通,據他的描述「東京每三步就有一個行動電話基地台」來看,這樣的形容詞其實一點都不為過。

阿丹看到幾乎人手一支的行動電話,不禁感到好奇,是不是手機真的這麼便宜?結果才一步出電車,成堆的通訊行成了另外一個景象。到處都有站在路邊發宣傳單的年輕人,向你促銷行動電話,而且小小的幾坪大小的通訊行,竟然可以擺出多達五十種的各式行動電話,不管你是需要PHS還是PDC攜帶電話,一應俱全。不僅僅如此,手機的價錢還令阿丹張目咋舌老半天。普通的手機,平均不到日幣1000元(相當於台幣二、三百塊)就可以帶回家了。

本來阿丹想買一支回來台灣作紀念的(因為使用的系統與台灣不同,所以在台灣只能「看」,不能「用」),不過據說他們的手機是不單賣的,必須搭配門號一起販售。而且必須是日本居民或是居住當地三個月以上的人才可以申請門號。照片中平成狐手中的行動電話,正是具有漢字顯示、收發功能的PDC攜帶電話,而且是「不費吹灰之力」就取得的0元手機。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刊載於高點機構於 1998/12 出版的「校園手札」一書,筆者應邀提供一篇寫給學生的文章。

生活在這個資訊時代,如果沒能掌握資訊脈絡,你將很快被時代潮流淘汰。在政府「三年三百萬」的網路人口目標下,近年來,網際網路在國內急速竄起,各行各業、各年齡層,無一倖免,每個人都在學習如何使用網路,網路不再只是電腦族的專利,網路的流行不僅僅代表了時代潮流,更意味著資訊時代真正的來臨。身為一個現代的大學生,相信你也希望自己是一個不落人後的校園網路新鮮族。

■別放棄你的權利!

最早在台灣發源的所謂國際網路,除了實驗階段由資策會所主導的種子網路(SEED NET)外,莫過於來自校園的「學術網路」,從早期僅限教授及研究人員使用的bitnet,及至進展到今日串連台灣各校園的台灣學術網路(TANet) ,校園可說是推動台灣網路發展的一大功臣。

TANet 這個由教育部付費主導的網路,主要係為加強學術交流及研究而成立,目前在各校計算機中心或電腦中心都提供該校學生免費或繳交電腦實習費者申請網路帳號。透過各地區肩負網路中心任務的學校轉接,與其他校園相互連接。目前各校由於採用專線方式與各校園連接,所以傳輸速率非一般家庭或個人用戶撥接上網所能比擬。所以,別放棄你成為現代大學生的權利,到你的系辦公室或是電腦中心詢問一下如何申請帳號使用網路。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刊載於網路通訊雜誌 1998/11


有的人一輩子尋尋覓覓,為了自己的理想,想要找尋理念與默契與自己頻率相符的夥伴,卻永遠只能單打獨鬥。有的人卻可以在簡陋的車庫裡,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車庫傳奇。有的人卻可以在實驗室,創造出稱霸軟體界的大亨。誰說程式設計師永遠只能跟程式碼在一起,就有四個以色列年輕人,以一支ICQ程式,在網路上小兵立大功,成為舉世聞名的焦點。每個人都曾有過夢想,阿丹一直相信只要有夢,就有實現的可能,如果你連夢都不想做,那永遠也不會有實現的一天。


車庫傳奇


1939年,在加州史丹福大學實驗室裡,兩位室友兼同窗死黨,碰撞出HP的車庫傳奇。William Hewlett 與David Packard 兩位史丹福大學電機研究所準碩士,在史丹福大學校園裡相遇,成為工作、課業及生活上的好夥伴,在取得碩士學位那年,他們創設了現今聞名測量及計算儀器界的HP公司,公司設立首年的資本額僅美金538元,靠的是由Hewlett設計的一個音響震盪器,公司的所在地是位於加州Palo Alto一個簡陋的木造車庫。


同樣的傳奇,在三十幾年後的哈佛校園,一個戴著深度眼鏡稚嫩卻有著無比想法的Bill Gates與他童年玩伴Paul Allen在1975年創立了現今稱霸全球的最大軟體公司Microsoft,時間不過是二十幾年的光景,靠的是Bill改寫的一個 BASIC 直議程式,在推銷程式的同時,他同時也意識到,未來家用電腦的市場,於是在當時個人電腦尚罕見的年代,立志開發專門給個人使用的電腦軟體,於是微軟開始併購許多軟體(包括現在全球超過二億台電腦正使用的Windows及WindowsNT),修改成更適合個人使用的環境,於是,短短二十幾年,微軟成了全球最大的軟體公司。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刊載於網路通訊雜誌 1998/10

前陣子休假無聊,到錄影帶店租了一部好萊塢片SPHERE(中文翻成「地動天驚」)。如果你也看過這部片的話,想必也能體會其中一個中心意旨:每個人的人格與思想其實都有著兩面。一面是表露在外的形象與言行舉止,我們姑且稱之為顯性人格;另外一面是隱藏在人的內心世界,包含著人的潛意識行為、想法,也許連自己也不曉得的隱性人格。

網路是隱性人格的發源地
你知道你自己的隱性人格是什麼樣子嗎?我想可能不曉得。但是仔細想想,你在網路上所呈現的人格特質與現實生活的你,是否有所差別?一個平常沈默不語的人,在網路上所呈現的個性,也許是一個充滿發表慾,喜歡發表意見的人,這些正是隱藏在其人格特質另一面的隱性人格—也許這個發表慾在他的內心深藏已久,只是現實環境對他的顯性人格在表達上是一種阻礙,反而在某種條件下,也許是不必直接面對人,免除了這層障礙,他的隱性人格自然而然就表現出來了—但是他本人卻可能完全沒有感覺有什麼差異。

阿丹接觸網路將近十年,從早期300bps數據機時期的撥接式BBS,到現在動則T1、T3主幹光纖數據專線的WWW、BBS、Newsgroup,見過不少網友,其中也有些現在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觀察他們的顯性與隱性人格十分有趣,有的人在現實生活是害羞沈默的,在網路上卻是極具主導能力,很能表達自己的人,完全是不同的兩種人格特質表現。

如果說,報禁的解禁與解嚴是媒體的開放,那麼 Internet一定是人類心靈的解放,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改變,人的人格特質獲得釋放,所以媒體(或者我們可以說資訊的傳遞)的資訊不再是單向式地傳遞給受眾(接收資訊的人),取而代之的,是資訊的再回饋,也就是經過受眾的吸收後,回饋給傳播者,依照實際的傳播效果進行資訊再修正,這一系列的修正我們可以稱之為回饋。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為網路通訊雜誌 1998/9 當期特別企畫特稿

其實打從你自娘胎哇哇墜地開始,你就要開始學習如何管理網路了。一個生命的誕生,也許我們可以視為一個新的網路節點,但其實也代表你將從此與人際網絡結下不解之緣。網路這個名詞雖源自數十年前,但這幾年在Internet的推波助瀾之下,「網路」舊瓶換新酒,似乎又成了一項新技術,而原本就存在人際網絡的網路管理課題,也再度受到重視。今天我們不談純技術,筆者將嘗試回歸人的角度來探討網路管理的奧妙,希望帶給讀者不同的想法。

網管成為MIS重頭戲
因為Internet的流行,網路再度受到重視。而原先以資訊工具,輔助企業進行資訊管理乃至企業再造的資訊管理部門,也逐漸將重心移轉到「網路」這個課題,未來網路與資料庫的結合應用,勢必成為企業資訊管理的重頭戲。

技術不是真的那麼重要
新的技術一定最好嗎?那可不。電腦技術突飛猛進,但你知不知道國內中小企業,還有很多人使用單色螢幕的286、386電腦?當我們在雜誌上口沫橫飛,介紹新的網路作業系統時,你知不知道Novell Netware 3.2還是中小企業的最愛?而且用的還是最原始的dBase?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刊載於網路通訊雜誌 1998/9

說起來很好笑!這一切原來都是微軟惹的禍。
當阿丹正在納悶,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可以成天坐在電腦前,兩眼直瞪著螢幕,雙手不停敲著
鍵盤時,阿丹翻開習慣閱讀的新聞閱讀程式(News Reader),一不小心,差點把口水噴在電腦螢幕上了。自從視窗系統問世以來,話題不斷,笑話也跟著不斷。

永遠沒有版本的版本
Windows98 的版本眾說紛紜,其實從它在beta test時代就開始了,喜新厭舊的人士就喜歡
新版本的軟體,於是這群白老鼠特攻隊,不,記不記得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人抱著炸彈撞
蘇俄的坦克,來個兩敗俱傷?所以也許我們應該說他們是敢死隊才是,因為他們抱著一堆虫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刊載於網路通訊雜誌 1996/7



網際網路在國內初出萌芽,許多問題也正在萌芽。中國人自古以來在各個層面就受到不同程度的壓抑,性壓抑導致社會風化問題,政治壓抑導致社會運動的興起,這樣長久的壓抑導致許多社會問題的衍生。透過網際網路的一種新媒體的解放運動正在悄然進行中 ─ 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唯有面對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 媒體解放

在我們真正談及網路言論自由前,筆者要先跟各位談談與網路極為密切的大眾媒體。我們回顧過去幾年,從解除報禁、開放有線電視、開放頻道、取消對歌詞曲的送審制度等等,在在顯示了解嚴後人民求知的需求,我們聽到了更多的聲音 ─ 更多來自不同階層的各種聲音。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