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刊載於網路通訊雜誌 1999/6

喔哦!相信很多網路族都很熟悉這個聲音,尤其是上班族的朋友。這不是驚嘆語句,也不是口頭禪,而是時下最流行的即時互動工具 ICQ 的接收信息音效。如果你的 email 名片或簽名檔沒有一個專屬的 ICQ 號碼,那麼你很可能已經是前一世代的網路族,代表你已經漸漸落伍了。

I seek you!
你的名片上印有 email 嗎?現在已經不稀奇了。在數位通訊時代,各種個人的通訊方式,從傳統電話、傳真機,到隨身的呼叫器、行動電話,乃至網路的 email、網址,很可能都是你名片上可能有的「通訊方法」,但現在如果你少了 ICQ 號碼(Universal Internet Number; UIN),那麼你可能少了一種與朋友或客戶聯繫最重要的管道。

很多人只知道 ICQ 是四個以色列年輕人所發明的,卻仍然不曉得他們為什麼要發明這樣好用的工具。事實上,ICQ 的誕生,必須溯源自九○年代初期前蘇聯解體,有五萬名科學家及高級技術人員流駐到以色列定居,處於中東衝突板塊的以色列,地狹人寡,與周圍的阿拉伯國家時有紛爭,因此高密集度的科技及軟體產業就成了以色列的一條生路。

當人們還在想著如何從 Internet 獲利時,Joseph Vardi 和他的四個程式設計師朋友也在想著同樣一件事,於是他們想從事屬於自己的病毒行銷。這種行銷方法也稱為「口頭行銷」、「老鼠會行銷」或「流行語行銷」(buzz marketing),最主要靠著人與人的串連、推薦這種人際網絡來達到產品或資訊的傳達。這種流行在傳統社會的口語傳播方式,被 Joseph Vardi 腦筋一轉,應用到網際網路上,他們為的是要取得數以萬計的 email 名單,把這些名單賣給媒體,卻沒有想到這個單純的想法,為他們創造了億萬財富。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刊載於第三波雜誌 1999/6 現象勿語專欄

數位化的網路世界,為許多現代人帶來了衝擊,網路為相隔兩地的親朋好友,搭起了廉價的情感熱線,也為兩個未曾相識的陌生人增加了一個接近人群的管道,同時也為許多沒有財力出版著作的創作者,建立了一個專屬的發表頻道,這一場數位創意革命,將改變以往單向傳播的結構,同時為創作者帶來了更多的創意反芻,打開創作者以往閉塞的靈感通道。

後現代碰撞—當傳播碰上重製

網路之於其他傳統媒體,最大的不同,尚不在於其所造成的發生結構改變,而是傳播介質本身,除了傳播的效用外,亦具備了儲存著作與記錄創意的功能。傳統傳播媒體,諸如電視、廣播皆屬於直向傳播,其傳播介質係利用無線電波傳送,電波本身只載送電訊訊號,經由閱聽者的電視機、收音機解讀,才成為有意義的傳播資訊,閱聽人如不利用其他介質(錄影機或錄音機),無以記錄此項資訊,因此不易衍生大量重製問題。

然而網路因其數位化特性,所有經由網路傳遞的資訊或創作,亦須事先轉換成數位格式,然後由藉由網路傳遞,網路在傳遞的過程中,實際上進行的正式一段段的重製活動,藉由大量複製資訊,來達到傳播的目的。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刊載於網路通訊雜誌 1999/5

歡迎來到寂寞芳心俱樂部!這不是電影片名,也不是一句的宣傳口號。
兩個分隔兩地,互不相識,或近在咫尺,卻從來不可能交談的男女,透過網路的溝通,進而瞭解對方,陷入情海,的確令許多人心動。當然同樣友許多人陶醉在電影「電子情書」那種完美的虛擬情境當中,網路交友,為生活圈逐漸狹隘的現代人,開啟了另外一扇溝通的大門。

網路交友可怕嗎?

隨著網路的日益盛行,透過網路書信魚雁往返已逐漸成為現代人溝通的一種模式,透過網路交友也成了許多網路族共同的經驗,阿丹就有許多相識多年的網友,現在已是生命裡不可或缺的好朋友。

一成不變的生活模式,是現代人共同的悲哀,特別是都市男女。每天必須面對相同的面孔,相同的辦公室,還有相同的生活作息,就像電影 Groundhog Day中的情景一樣,從每天鬧鐘響起的那一刻開始,我們似乎不斷地在重複過著每一天,時間週而復始地流動,每天面對的狀況卻沒有太大的變化。於是,網路的隱密與隱匿,對現代人的寂寞芳心,產生了致命的吸引力,彷彿找到一塊從所未有的桃花源。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刊載於網路通訊雜誌 1999/4

著名的湯姆歷險記作者馬克吐溫(Mark Twain)說過一句話「假如你碰到一隻飢餓的小狗,並且讓牠稱心如意(滿足牠的飢餓感),牠就不會咬你了;這是狗跟人最大的差別」。當然,人類的腦袋瓜絕對比狗來得複雜多了,好奇心與慾求也比狗兒大得多了。所以,即使在網路上你碰到的是一條狗,也絕對不會只是一隻只會搖尾巴乞討食物的狗。

網路是一條狗

網路很可能是一條狗,除非你選擇表露自己。Peter Stiener在 1993 年的紐約客雜誌(The New Yorker Magazine)畫了兩幅漫畫,創造了一句名言「On the Internet, nobody knows you’re a dog!」(在網路上,沒有人知道你是條狗!),道盡了網路的這種隱匿特性。

小黑坐在電腦螢幕前,對著地上的小花說︰「呵呵,你看網路多好玩,這些愚蠢的人們,還以為我是黃花大閨女,一大堆人寄信跟照片給我,我看他們充其量只是公狗罷了」。陳小春在他的專輯歌曲「男人與公狗」裡頭不也同樣唱道?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刊載於網路通訊雜誌 1999/3

人是一種很奇怪的動物。一旦喜歡上一個人以後,便會忘情地投入,為之瘋狂;喜歡一件東西或一位歌手、明星,便很容易迷上了(stuck on it),無法自拔,甚至於上癮。你是如此,我亦不例外。上網就是一種具有類似特性的活動。當上網成為一種習慣,變成一種依賴後,你便很難理解那些不使用網路的人的世界會是如何無趣,因為你已經上癮了。

It's the people.
什麼是Internet?

我們可以用很多種方式來形容跟解釋,端看你的角色而定—你可能是一個使用數據機撥接的用戶,一個使用數據專線的系統管理者,需要了解 UNIX 系統複雜的操作指令或是習慣命令列,等等。同時也端看你使用網路有多久的時間,是否已經熟悉解決各種軟體或操作上的問題,或是知道到哪裡去找什麼樣的軟體和撥接服務廠商,懂得如何上線。這是我們對Internet 最刻板的印象,也是最「標準」的解釋—幾千萬部電腦散落在全世界各地,每部電腦都被視為一個端點,這些端點集合成一個個的子網路,然後透過專線的連接,這些子網路又形成一個四通八達的大網路,這個網際間形成的網路我們叫她做網際網路。

事實上,從另一個層面來看,真正的 Internet,科技層面只是協助在電腦背後的「人」,透過同樣的通訊協定(communication procotol),將散落在全球各地的人,形成一個個的子集合網路。我們可以這麼說,Internet是由幾千萬上網的網友所組成的一個大網路,因為有這些人的使用,所以Internet才有存在的價值,才具有廣大的媒體影響力,才變得有趣,有人的智慧與思考互相交流,這個超大型的虛擬網路,才有生命。假如我們把所有人都從她上網的系統中抽離,那麼,沒有了「人氣」,這個虛擬網路,就只是一堆電腦,用同樣的協定連線,卻只會等著人來下指令,但是沒有了人,可能永遠呆滯(idle)住了。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刊載於網路通訊雜誌 1999/2

前衛、顛覆、怪誕、另類…,似乎成了所有與世俗不太相稱的所有人事物的代名詞了。Hacker,這個名詞在許多人的推波助瀾之下,不但成了電影主角,在即將面臨的公元2000年時序危機中,也扮翻身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於是,有一批Hacker成了系統安全顧問,另外一批人則成了拯救Y2K的世界末日終結者。

後工業之聲‧龐克文化
一九七○年,當時正是具有侵略性和爆炸性的龐克時代,在後工業時代,對時代、文化政策的不滿和各種衝擊瀰漫了英倫諸島,一個看似充滿朝氣,卻充滿荊棘的時代就在這種氣氛下誕生。著名的樂團U2便是在這種充滿朝氣、決心和罪惡的氣氛下誕生於愛爾蘭。他們憤世忌俗,卻勇於表達心聲,藉由澎湃激昂的龐克音樂,歌詞裡的意涵與對時代的不滿,逐漸地滲入樂迷的意識之中,進而激發出在內心的反省改進,他們選擇用音樂作為批判革命的工具。

相對地,許多「自力更生」的網頁維護者與網站經營者,為了補貼站台經營的成本,也樂於替色情站台宣傳,更甚者,努力經營自己的網站,以吸引更多網友上站瀏覽,藉以製造更多點選色情廣告的機會。有的網站在內容提供上,的確不輸給商業站台,這些網路的小型發音體,成了目前網路小眾文化的主要結構。所以,也許沒有了色情廣告所帶來的收入或補貼,這些網站便草草結束或關閉,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色情站台反而成了今日網路蓬勃發展的最大助力了!

於1976年後,搖滾音樂融入龐克文化中,Sex Pistols以Anarchy In The UK(英國無政府狀態)單曲展開一場保守與改革的戰爭。其演唱所到之處,大肆破壞傳統禮儀形式中不合時宜的封建思想。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刊載於網路通訊雜誌 1999/1


不曉得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一翻開電子信箱,滿坑滿谷的垃圾郵件向你眼前堆來,你卻只能呆坐電腦螢幕前,看她慢慢地佔據你原本已經夠小的桌面,還要你一封一封過濾,然後帶點懊惱又有點憤怒地往垃圾桶扔去,一不小心好奇心驅使下,執行了某封信件夾帶的檔案,卻惹上網路病毒的橫禍上身,於是,你開始發誓,要好好對付那些製造垃圾的人,但是卻又想不出好的防制辦法。


SPAM!SPAM!SPAM!


面對突如其來的資訊洪流,你一天要吸收多少資訊垃圾呢?每天只要一上網,Email信箱便塞滿氾濫的廣告信件,進了newsgroup,盡是些不懂得引言以及網路常規所製造出來的口水信件,上了Web,到處都是網路廣告,幾乎佔滿了你一半的傳輸時間。你有沒有想過,你一天要花多少時間處理這些令人生厭的垃圾呢?


在Internet尚未開化的年代,她像是一塊淨土,一塊彼此尊重發言權、參與權及個人隱私的淨土。但伴隨著商業化行為在網路上的逐漸增加,許多原本使用者並不需要的資訊,便成了所謂的「垃圾」(spam、junk)。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