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刊載於第三波雜誌 2001/6 數位管理學院專欄

環境不景氣,人的意志也消沈起來,走過幾個辦公室,看到的滿是垂頭喪氣的員工,有氣無力的眼神,就連上班的路上,每個人的步伐都不禁沈重了起來。許多網路公司在這種不景氣的環境下,一個個應聲而倒,其實並不是環境真的差到了極點,而在於未能珍視本身的市場競爭力,領導者過於膽怯,無法採取有效的因應,不禁整個團隊都隨市場消沈,連公司的前景也堪慮。也難怪乎到處都是失業的人們,無所事事地怨天尤人了。

網路公司倒閉的真相
談多了.com公司失敗的例子,不免讓人感到沮喪,但是一個真正的網路公司經營者,有些功課卻不得不用功點,才有辦法比其他競爭者更容易出人頭地。網路股災使得網路公司一個個應聲而倒,也嚇跑了市場上的投機客,剩下的便是瞭解自己以及瞭解網路的公司。

前一波的網路公司倒閉潮,許多是因為幾個原因:

‧不適其位,欲執其事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刊載於網路通訊雜誌 2001/5 產業觀察台特稿

MP3,應該可以說是除了網際網路以外,在傳統媒體曝光最廣,最引人注目的新科技焦點了,從MP3.COM與五大唱片商的征戰、Napster案的定讞,到成大MP3搜索案,種種發展意味著傳統既得利益與數位化世界的拔河運動,一場新科技與舊時代的糾葛,恐怕難以在短期內平息,原因在於,大家對於付費與否並未完全達成共識,一味套用舊有法則,則難免有以人權當籌碼行干預市場之嫌。

新科技:MP3的原罪

MP3是一種破壞性壓縮(destructive compression)科技,主要的原理係利用聲音自類比狀態轉換為數位儲存體的過程中,透過演算法的運算,濾掉許多人的耳朵無法明顯辨識差異的部份,經過這個類比與數位過程的轉換,其所佔用的儲存空間大約呈現1:10的比例,大幅縮小了原先類比式資料所可能佔用的空間。

傳統的CD Audio係以類比方式儲存,透過CD音軌方式,在各種播放媒體(如CD唱盤)將音軌資料解析後播放。MP3在沒有現今大量播放媒體盛行前,一直被視為網路儲存音樂格式中,最能保留原味的格式,亦即,經過壓縮後,大部分人仍然可以接受其與原先音軌資料播放品質間的差異,也因為MP3係經過數學演算後壓縮資料儲存,使得原先只能容納74分鐘CD音軌資料的光碟片,得以容納十倍以上的MP3音樂資料。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刊載於網路通訊雜誌 2001/5 現象觀測站專欄

臥虎藏龍,是一句中國古諺,形容高手如雲,卻鮮少有人可以從表面探知。她也是第一部以華人為主體,得以在好萊塢大放異彩,連續拿下四座被視為商業電影標竿的奧斯卡金像獎的電影,成績不可謂不出色。然而,當所有媒體焦點都注目在被炒熱過頭的行銷面具,不斷在鎂光燈的曝光下帶來的虛榮時,卻鮮少檢視這種虛榮究竟帶來多少實質效益與幫助?是鼓舞士氣嗎?然後接下來呢?也許很少人真正思考過這些問題。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濫觴

自古以來就有一句有名諺,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在過去的封建時代,強者恆強,弱者恆弱,所以強者欺負弱者,不被視為一種異常行為,因為,弱肉強食本來就是人類社會乃至大自然的生存法則之一。

人類歷經了文明的洗禮,行為上屬於獸性的一面漸漸地演化為符合共同道德行為規範,但是思想上,由於長久以來處於封建式的社會,階級式差異性化的區隔,這種沿革一被視為現代資本化社會的一大濫觴——以成敗論英雄,非以卓越與否論勝負。所以越努力的人,卻容易成功,越積極營求成功的人,就更有資格與機會成功。這樣的觀點看來似乎也不無道理,不過世界並非只是二分法下的壁壘分明。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刊載於第三波雜誌 2001/5 產業觀察台專欄

不景氣,其實是人們用來掩飾自己貪心的一句藉口。高科技產業興起,投機客要比真正有心在產業深耕的投資人多上數百倍,這些人喜歡玩財務遊戲與化妝舞會,把自己打扮得光鮮亮麗,然後拉高價碼,迅速出脫獲利了結。於是,各種打著「開源節流」口號,對自己先前開創事業立下願景的公司,紛紛開始有了各種大動作,用市場上濫竽充數造成惡性競爭的不景氣來勉強催眠自己要抑制消費,通常,這樣的下場只有兩種:草草收場與黯然關門。你會不會也是用不景氣當藉口的下一個公司?

企業裁員風與創新式破壞
1934年,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得(Joseph Shumpeter)提出「創新式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來解釋一個組織在面臨競爭與轉型壓力時,所採取的作為。通常企業在面臨同質性高的外在競爭科技、產品,或是其他同業採取毀滅式競爭(destructive competition)的價格戰時,多半會檢視自己的生產成本與競爭優勢,大部分的公司所面臨的問題,不是先前未能體察市場變化以及可能競爭者進入後的情況,便大肆擴張,以為當自己佔上風時,就等於擁有全世界的「先佔先贏」心態。

事實上,過去英特爾創辦人之一Moore提出的「摩爾定律」便已經給了我們極大的警示,摩爾定律裡提到的是「每十八個月,晶片的速度及應用就會快一倍,價格就會更便宜」——我們換個角度來看這個定律,也就成了高科技產業的「競爭週期公式」;亦即,晶片的速度越快,所有的東西速度也會變快,包括你現在擁有的優勢,也會比你更無法想像的速度隨時流失。

在這兩個前提下,其實「競爭優勢」的流失是可事先預期的,只是開發新產品的高科技廠商與.com產業投資人,多半忽略了這個問題,以致於面臨類似的情況時,所能採取的作為只有節流一徒。開源與節流,其實是相輔相成的,減少企業失血,若不能有所作為,則只是形同慢性自殺,最後終究得面臨關門的一天。有道是,聰明的死法與笨的死法,最後都只有毀滅一徒,哪一種都同樣愚蠢,沒有哪一個比較高明的問題。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刊載於網路通訊雜誌 2001/4 現象觀測站專欄

每一個環境、媒介、種族,甚至性別,都有其不同的溝通方式,其間的差異除了來自溝通雙方的本質上差異外,溝通方式也不盡相同。進入E化的世界後,早期是受限於通訊環境的限制,所有網路通訊的方法也依此限制制訂,形成了一個很獨特的虛擬世界溝通法則,那是一種約定俗成的彼此認知,如果你覺得自己懂得網路了,卻不懂得如何溝通,很可能就會成為現代文盲之一。

虛擬世界的溝通法則

文字原本是用來記述歷史及人類生活紀錄下誕生的產物,及至後來用來記錄與傳承人類生活經驗累積下來的知識,一直以來都是扮演著「錄音機」的角色,後來因為人類的社會活動頻繁,不同族群、種族、國家間彼此往來,語言成了最重要的溝通工具,裡頭蘊含了表情與情緒,作為輔助溝通的工具。後來以文字傳述為主的書信更曾經成為遠距離溝通的唯一方式。

虛擬世界也有一套自己的溝通法則,最起初受限於科技發展的瓶頸,通訊速率一直無法快速提升,文字因為其在電腦中所扮演的角色,除了是主要的訊息與命令的傳遞者外,同時還因為當初為其制訂的格式佔用的記憶體與儲存空間小,所以便順理成章成了網路上溝通的最主要介質。利用有限的26個英文字母與鍵盤上的各種可能出現的符號,網友們拼湊出可以代表人的表情與情緒的表情符號,諸如::-)(^^)y:-( 等。同時也發展出利用字母與符號表達創意的ASCII文字畫。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刊載於第三波雜誌 2001/4 產業觀察台專欄

即將開打的固網市場爭霸戰,已經緊鑼密鼓地展開,不管是新業者,亦或是老牌的中華電信,無不摩拳擦掌,全面備戰,這場被視為電信民營化以來規模最大的市場爭霸戰,恐怕要比先前開放的手機市場來得更為慘烈。原因在於固網這個向來被政府視為金雞母的大市場,第一次與民間業者分享,新進的民營業者免除了先前的經營包袱,得以全力投注在引進最先進的科技以及提供最好的服務,也難怪呼老牌如中華電信也不得不繃緊皮,沈著應戰了。

固網是啥咪?
固網是啥咪?對很多人來說,仍然是一團謎。「固網逐步開放後,民眾上網將更快而省錢。」也始終只是一句政策口號,民眾仍然對於固網開放有什麼好處感到疑惑。其實固網並不是新鮮玩意兒,喊著開放民營也好些時日,單從其字面上看來,固網意味著「固接式網路」,在網際網路正式發跡之前,這個網路代表著「電信網路」,泛指一切透過實體線路接駁的各項電信服務,我們日常生活所使用的市內電話、國際電話等利用實體線路連接的部分均屬之。

一九九四年,網際網路興起之後,對電信市場有了很大的改變,特別是傳統電信網路與電腦網路不再是涇渭分明,隨著網路科技的日益進步,電腦網路被用來取代部分傳統電信網路工作,最先體會到這項改變優勢的,諸如跨國公司昂貴的國際傳真,還有網路業者研發出的VoIP(Voice Over IP,在運行 IP 協定的網路中載負聲音訊息),取代了部分國際電話的功能。

對於傳統電信業者而言,這不啻是一大打擊,因為其傳統坐收漁利的市場面臨了極大的挑戰,一方面透過政策箝制,避免傷害自身市場利益的新科技快速搶佔大餅,一方面則以拒絕快速民營化,企圖保有舊體系的優勢。然而,電信與通訊業的整合與開放,已儼然形成一股趨勢,對許多早已面臨營運生存危機的呼叫器業者,不僅僅是維繫生死存亡的關鍵,更是踏入下一步的關鍵。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刊載於網路通訊雜誌 2001/3 現象觀測站專欄

上網對於一個生長在二十一世紀的人來說,其重要性可以說是越來越與生活、工作等日常作息脫離不了關係,像極了當年收音機、電視機的問世一樣,網路就像一個新生的科技,受到大眾的愛戴,迅速擄獲全球世人的目光焦點,當然,也開始影響現代人的工作型態乃至價值觀。你用網路作什麼?一切端看個人如何看待網路的作用。

網路帶給你什麼?

很像是十七世紀源於英國的工業革命,對於所有人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經驗,以前從來沒有過的,一夕之間爆發出來的新溝通方式,不管網路扮演的角色是資訊載體,替人類傳達與紀錄各種生活與經驗也好,或是當作溝通的工具,作為聯繫感情與思想傳達的媒介,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始終使人所創造出來的一項科技工具。

網際網路最人類生活最重要的影響,莫過於電子郵件了,很多人透過電子郵件魚雁往返,縮短了彼此的距離,同樣地卻也有人因為這種新的數位科技的誕生,反而替自己帶來更多困擾。大約在1992年時,國內的網際網路尚在實驗室階段,只有少數機構(像是資策會)提供的網際網路測試帳號,可以讓一般民眾有機會接觸到這一項在當時即將成為轟動全球的新科技。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