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網路夜未眠 (12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原文刊載於第三波雜誌 2001/10 產業觀察台專欄

企業組織再造在資訊管理業界,向來是極受重視的課題。像極了爬滿籐的整串葡萄,若想要有甜美的果實,果農就得不時施肥、修剪,以維持葡萄籐的最佳狀態,藉以孕育出完美的果實。企業組織亦復如此,當組織因應發展急速膨脹的時候,就必須採取部份措施,讓整體營運維持原先的效率,而不致成為負擔,適時的裁減與調整,也常被視為必要的手段。

大餐館的經營哲學
在一次正式場合裡,巧遇一位朋友,於是我便大言不慚地講了一個「大餐館與家常菜」的故事給一位執掌大型企業的長輩朋友聽。

有一位經營餐飲業的大老闆,旗下總共有超過三十家的餐廳,這些餐廳或連鎖,或獨立經營,不管是其餐點或是裝璜,都各有其特色,這位大老闆為了創造出獨樹一格的餐飲王國,不惜到處南爭北討,四處重金禮聘各地的名廚,對每一個名廚,在求教時,多半抱以最低姿態的求進心前往禮聘:

「我們要打造一個最大的餐飲王國,需要借重您的烹飪長才,一起加入我們的團隊打拼,未來公司的營運會採取細胞組織方式,讓各位在每一個領域佔有一席之地後,便可獨立成單獨運作的餐飲公司,同時還可以享有總公司的各項支援及紅利!」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刊載於網路通訊雜誌 2001/9 現象觀測站專欄

科技演進,日異千里,新科技被視為傳統價值的觸媒轉換器,不僅過去許多舊有的價值觀正在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更因為科技的進步有了大幅的改善與變化。其中,過去用來傳遞知識與生活經驗的書本,也面臨了前所未有的衝擊,電子書的問世,讓人類歷史上知識傳遞的進程,彷彿一次大躍進,在網際網路興起後,更逐漸成為一種新的溝通工具。

走出傳統

過去人類利用壁畫、竹簡來記述歷史與知識,將前人的過往與生活經驗,一代代傳承給下一代,及至蔡倫造紙,才開始有了紙本文字的誕生,從蔡倫造紙開始,人類的知識傳遞歷史,有了一次大改變,開始大量的累積甚至是創造知識,孕育出後人至今仍可溯源的文學。

其後活字印刷術興起,利用筆記文字傳述歷史的時代漸漸被取代,人類的文學史至此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開始有了詩書詞句的大量生產,流傳的範圍與時間也更廣更長。紙與活字印刷術的誕生對人類而言,是一種新科技,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變革,而每一次變革,都帶來全面性的改變,從紙與活字印刷術的興起歷史來看,科技的演進皆會帶來人類文明、生活的全面性影響——不管影響是大或小。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刊載於第三波雜誌 2001/9 新媒體觀察專欄

網路帶來太多改變,隨著上網的人數不斷成長,不僅上網的環境與條件在變,人的思維也隨著網路科技發展的變遷,漸漸的受到影響,特別是e世代網友,尤其顯著。他們的想法亟欲破除過去沈蹣的窠臼,主張個人化的極致發揮,形成一種逐漸與現實社會迥然詭異的冷社會現象,我們姑且稱之為「新阿Q精神」吧。

網路的冷社會效應
根據社會心理學家研究統計發現,新一代的年輕人,由於社會變遷及科技的發展改變了生活環境與形態,普遍要比上一代年輕人來得無聊。年輕人精力旺盛,需要透過許多管道來發洩,然而,現代社會由於急速工業化,加上科技發展神速,許多過去的童玩或休閒活動,早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電動玩具、電腦網路,電腦與網路主宰著一切,佔去了大部分的時間。

美國Stanford大學社會問題定量研究所曾經做過一項調查,針對全美國抽樣的2700個家庭的4000名成年人進行一項「網路對日常生活方式的影響力」問卷,結果顯示網路使人們工作負擔增加,而且隱約顯示出人們有離群索居的趨勢。有2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通過網路在家中辦公的時間增多了,但卻沒有減少在辦公室的工作時間。僅有4%的人表示,他們因可以在家中通過網路辦公,而減少了在公司上班的時間。聲稱自己減少了逛商店時間的網路族,高達25%。聲稱自己因經常上網而減少了與家人朋友面對面聚會時間的受訪者,也有13%之多。

同時,隨著人們上網時間的普遍增加,人們對與傳統媒體的依賴程度呈現逐步降低的趨勢:受訪者中有60%聲稱減低了看電視的時間,表示自己減少了閱讀報刊時間的受訪者比例也高達34%。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刊載於網路通訊雜誌 2001/8 現象觀測站專欄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是一句老生常談的閒話了,但是搬到網路上,卻被視為救命丸。當前一波「眼球經濟」被迅速炒熱又急速冷卻後,越來越多的網路業者,被迫必須「礙於現實」,審慎思考收費與免費之間的差異課題。不過能夠同時留意網路付費與使用者付費間微妙關係的人,卻屈指可數。

為什麼要收費?

「Getting rich by giving away」這是著名的美國新經濟雜誌Business 2.0的某一期主題,談的正是網路上的免費經濟。

談到這個話題,不免讓我們從傳統渠道中思索相近的「經濟模式」,於是,你一定會聯想到「這不是什麼新的模式吧?我們看的無線電視台,不就是免費的!」。讓我們把「無線電視台模式」作個縱剖面分析: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刊載於第三波雜誌 2001/8 現象勿語專欄

把政治搬上網路或許對一般人來說,太過於嚴肅了,不過政治既然是管理眾人之事,關心政治似乎也頗天經地義。特別是在言論開放的網路論壇裡,政治常常是網友激辯的戰場,同時,在先進的民主國家裡,講求透明化的政治也是一種趨勢,長久以來大家都在尋找更好的辦法,讓人民能夠很清楚了解政府做了什麼、候選人有什麼樣的政見,同時兼具載體(Information carrier)與傳播的網路媒體,無疑地是最佳選擇。

數位政治=透明政治

人民對於政治的認知度,往往是一個國家民主化過程中,極為重要的檢測標準,一個國家民主化的程度如何,從人民對政治的認知,便可以知曉。認知度越差的民眾,越容易受到耳語傳播的影響,或是為媒體操控喜好,此時政治人物的行止會來得比其政績重要,民眾會計較政治人物的言行勝過他對國家人民有過什麼貢獻。

因此,政府需要透過各種傳媒工具,宣導政策,其目的之一,就是教育民眾對政治的認知。網路媒體由於具備載體與傳播兩種角色重疊,所以利用網路的特性來宣揚理念,發佈各種政策白皮書,或是凝聚社群意識,已經是現代化政治與選戰中的必爭之地。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刊載於第三波雜誌 2001/8 新媒體觀察專欄

依妹兒,是喜愛利用現代科技溝通的新新人類,替Email這種無遠弗屆的新科技取的一個可愛的暱稱。新科技用來溝通、聯繫感情,也許感到可愛,卻也同樣帶來許多困擾,特別是有越來越多的人,都像是未來世界的速成機器人般,接觸網路的時間極短,學習與認知也不夠深入,不知不覺間,便成了新科技的新問題根源了。

董事長的依妹兒
2001年的夏天,暑氣逼人,失業率不斷攀升,一封半導體界執牛耳的聯電董事長曹興誠致同仁書的電子郵件,卻悄悄地在網路上散佈出來,成了坊間口耳相傳的閒餘話題....最後流傳該Email的員工遭到公司撤職處分。

當媒體與各界大肆撻伐聯電公司的處置方式同時,卻鮮少有人真正關心這種現代化科技工具,對實體世界的人、事、物真正造成的影響做過任何探討。

在曹董事長的「致同仁書」裡頭有一段話提到: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刊載於網路通訊雜誌 2001/7 現象觀測站專欄

事有兩面樣,一面圓,一面方。人同樣也有多面向,當這樣的多面向,全部在同一個點匯集以後,就可能形成一個具主體性的流行,算命、星座、網咖,都是因此而誕生,那證明了一點:人的主從性格,受同儕團體的影響極大。當這樣的影響朝負面發展的時候,便可能成為一個新的社會潮流,同時,也可能是一顆惡瘤。

現代版「狼來了」

事情是這樣的。有個放羊的小孩,負責看管一大群羊,每天都到同一個地方放羊,覺得索然無味。於是看著山腳下的農夫們,便想了個鬼點子,對著山腳下大喊「狼來了」,起初幾次,農夫們都以為狼真得來了,所以趕緊拿著棍棒,就爬上草原左顧右盼,但是一點蹤影也沒有。牧童覺得挺有趣的,於是一再地作弄農夫們,大家被作弄習慣了,當牧童再喊「狼來了」,自然也沒有人再相信牧童的喊話。

結果有一天狼真的來了,農夫們早已痲痹,以為又是牧童在惡作劇,便無動於衷,最後牧童的羊全都落入狼口中了。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刊載於第三波雜誌 2001/7 新媒體觀察專欄

駭客,其實一點都不「駭」,也不「害」。系統的安全也好,網路的安全也好,其最根本的安全防護之道,便是對系統是否真的了解,對網路是否真的認識,而非花大錢買Firewall,作各種防護得以應變。最好的系統安全,來自於對系統的透徹了解,作最妥善的應用與安排,而非來自於金錢投入的多寡,所謂「一山還有一山高」,系統安全如果只是建立在工具面的防護,那麼永遠都不安全。

全民公敵會是駭客?
有一部好萊塢電影「全民公敵」(Enermy of the state),講的是個人的隱私與人身安全問題,裡頭很技巧地安排了一位過去在FBI工作的幹員,利用FBI過去用來監視他人的器材與技術來反制升官不成,卻想除去眼中釘的FBI某局處副主管。

這部電影的最終目的不是在於展示FBI的先進器材,也不是真正在討論個人隱私問題是如何被不當的法律駕馭其上,成為人類爭鬥的工具。這部電影透過誇張的影像語言,把整個世界視為一個可操縱的個體,一切都在科技工具的掌握之中,所有人的一舉一動,都可以透過科技工具(例如衛星、影像定位)來達到,就彷彿在另一齣好萊塢電影「楚門的世界」(The Trueman Show)一般,極為諷刺的一點是,這樣的安全與不安全體系,竟然全來自於人類一手創造。

然而,人們總是習慣把自己的過錯,歸罪於不可歸咎的錯。駭客的盛名便是如此渲染開來。自由撰稿記者LAIRD BROWN以一篇名為「Hackers aren't criminals-- they're the best kind of security」的報導來反駁這種情形。是的,駭客的確不應該被視為罪犯,而該被看成一種人們長久以來的疏忽所產生的安全問題的警示。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刊載於第三波雜誌 2001/7 產業觀察台專欄

政治上,要兩個死對頭握手言和並非不可能,但總會因為支持者、親友、理念、利益糾葛等許多錯綜複雜的關係,讓這種握手言和的機率低上許多,但是商場上沒有永遠的敵人,只要符合雙方利益,都算是個好姻緣。各自歷經一年多的慘淡經營,歷經網路股災無情的打擊下,兩個商場上的死對頭,兩個政商家族企業,終於把酒言歡,決定攜手在寬頻市場上一起打拼了!

寬頻在台灣的發展緣起
談起台灣的寬頻基礎建設,有線電視真該記上一筆。

有線電視,在媒體尚未開放的過去俗稱第四台,透過私接線路,流竄在各個家戶之間,長達一、二十年的時間,儘管媒體不開放,一般家戶也多半可以透過這些私接的線路,收看到過去可能要在電影院,或是錄影帶出租店才找得到的節目。

這種有線電視興起的模式,跟國外有著十分不同的發展,在歐美各國,多半以社區為單位,因應居民的生活品質提高,對節目內容的需求殷切,無線發射頻寬又不足以容納這樣的需求,所以有線電視纜線應運而生。台灣的有線電視纜線則較為特殊,純粹是政策無法鬆綁下的偷渡產物,但是卻成了現今台灣擠身寬頻國家之林的最大功臣。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刊載於網路通訊雜誌 2001/6 現象觀測站專欄

兩岸情況詭踽多變,國際情勢亦不徨多讓。中南海在二十一世紀的起步年,便差點發生了兩大強權國家中國及美國的一場戰爭。可是具毀滅效應的戰爭越來越不受青睞,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利用人類智慧鬥巧、鬥智的往來,駭客(Hacker)在這場戰爭中,一從過去的隱密角落,頓時幻化成這場高科技戰爭的精兵,中南海被定義為全世界易發生戰爭的地域之一,卻連這種一般人科技戰爭都不可小覷。

知識經濟時代的濫觴

人類的文明越先進,生活改善了,智慧也會跟著長進,古云「飽暖思淫慾」,在盛世太平或是科技先進時代,舊有的生活方式或方法也會變得相形失色,八○年代,世界劃分為左右兩大陣營,一是以蘇聯為首的共產陣營,一是以美國為首的民主陣營,人類社會在生活方式上第一次出現重大的歧異,這種對立情況延續到權勢的爭奪上,有了過去第一、二次世界大戰的慘重教訓,人類體會到過去那種用「蠻武」對立的方式,只會兩敗俱傷,兩大陣營開始進入冷戰時期,美國雷根總統提出星戰計畫,把對立的戰場轉移到無人的外太空,也因此激發了世界先進國家在太空科技上的長足進步。

九○年代,蘇聯瓦解,共產國家相繼解體,全世界僅存中國、古巴、阿爾巴尼亞三個共產國家,自然而然由中國繼承了陣營要首的寶座。這些列強的共同特性都是,擁有豐富的人力資源,可以發展高科技、重工業等領導世界先驅的條件,於是在歷經冷戰、後冷戰的期程後,一九九四年,網際網路正式在全球掀起一陣騷動,新型態的科技引導了人的生活與溝通的改變——同時也漸漸變成一種依賴。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刊載於第三波雜誌 2001/6 數位管理學院專欄

環境不景氣,人的意志也消沈起來,走過幾個辦公室,看到的滿是垂頭喪氣的員工,有氣無力的眼神,就連上班的路上,每個人的步伐都不禁沈重了起來。許多網路公司在這種不景氣的環境下,一個個應聲而倒,其實並不是環境真的差到了極點,而在於未能珍視本身的市場競爭力,領導者過於膽怯,無法採取有效的因應,不禁整個團隊都隨市場消沈,連公司的前景也堪慮。也難怪乎到處都是失業的人們,無所事事地怨天尤人了。

網路公司倒閉的真相
談多了.com公司失敗的例子,不免讓人感到沮喪,但是一個真正的網路公司經營者,有些功課卻不得不用功點,才有辦法比其他競爭者更容易出人頭地。網路股災使得網路公司一個個應聲而倒,也嚇跑了市場上的投機客,剩下的便是瞭解自己以及瞭解網路的公司。

前一波的網路公司倒閉潮,許多是因為幾個原因:

‧不適其位,欲執其事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刊載於網路通訊雜誌 2001/5 產業觀察台特稿

MP3,應該可以說是除了網際網路以外,在傳統媒體曝光最廣,最引人注目的新科技焦點了,從MP3.COM與五大唱片商的征戰、Napster案的定讞,到成大MP3搜索案,種種發展意味著傳統既得利益與數位化世界的拔河運動,一場新科技與舊時代的糾葛,恐怕難以在短期內平息,原因在於,大家對於付費與否並未完全達成共識,一味套用舊有法則,則難免有以人權當籌碼行干預市場之嫌。

新科技:MP3的原罪

MP3是一種破壞性壓縮(destructive compression)科技,主要的原理係利用聲音自類比狀態轉換為數位儲存體的過程中,透過演算法的運算,濾掉許多人的耳朵無法明顯辨識差異的部份,經過這個類比與數位過程的轉換,其所佔用的儲存空間大約呈現1:10的比例,大幅縮小了原先類比式資料所可能佔用的空間。

傳統的CD Audio係以類比方式儲存,透過CD音軌方式,在各種播放媒體(如CD唱盤)將音軌資料解析後播放。MP3在沒有現今大量播放媒體盛行前,一直被視為網路儲存音樂格式中,最能保留原味的格式,亦即,經過壓縮後,大部分人仍然可以接受其與原先音軌資料播放品質間的差異,也因為MP3係經過數學演算後壓縮資料儲存,使得原先只能容納74分鐘CD音軌資料的光碟片,得以容納十倍以上的MP3音樂資料。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刊載於網路通訊雜誌 2001/5 現象觀測站專欄

臥虎藏龍,是一句中國古諺,形容高手如雲,卻鮮少有人可以從表面探知。她也是第一部以華人為主體,得以在好萊塢大放異彩,連續拿下四座被視為商業電影標竿的奧斯卡金像獎的電影,成績不可謂不出色。然而,當所有媒體焦點都注目在被炒熱過頭的行銷面具,不斷在鎂光燈的曝光下帶來的虛榮時,卻鮮少檢視這種虛榮究竟帶來多少實質效益與幫助?是鼓舞士氣嗎?然後接下來呢?也許很少人真正思考過這些問題。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濫觴

自古以來就有一句有名諺,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在過去的封建時代,強者恆強,弱者恆弱,所以強者欺負弱者,不被視為一種異常行為,因為,弱肉強食本來就是人類社會乃至大自然的生存法則之一。

人類歷經了文明的洗禮,行為上屬於獸性的一面漸漸地演化為符合共同道德行為規範,但是思想上,由於長久以來處於封建式的社會,階級式差異性化的區隔,這種沿革一被視為現代資本化社會的一大濫觴——以成敗論英雄,非以卓越與否論勝負。所以越努力的人,卻容易成功,越積極營求成功的人,就更有資格與機會成功。這樣的觀點看來似乎也不無道理,不過世界並非只是二分法下的壁壘分明。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刊載於第三波雜誌 2001/5 產業觀察台專欄

不景氣,其實是人們用來掩飾自己貪心的一句藉口。高科技產業興起,投機客要比真正有心在產業深耕的投資人多上數百倍,這些人喜歡玩財務遊戲與化妝舞會,把自己打扮得光鮮亮麗,然後拉高價碼,迅速出脫獲利了結。於是,各種打著「開源節流」口號,對自己先前開創事業立下願景的公司,紛紛開始有了各種大動作,用市場上濫竽充數造成惡性競爭的不景氣來勉強催眠自己要抑制消費,通常,這樣的下場只有兩種:草草收場與黯然關門。你會不會也是用不景氣當藉口的下一個公司?

企業裁員風與創新式破壞
1934年,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得(Joseph Shumpeter)提出「創新式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來解釋一個組織在面臨競爭與轉型壓力時,所採取的作為。通常企業在面臨同質性高的外在競爭科技、產品,或是其他同業採取毀滅式競爭(destructive competition)的價格戰時,多半會檢視自己的生產成本與競爭優勢,大部分的公司所面臨的問題,不是先前未能體察市場變化以及可能競爭者進入後的情況,便大肆擴張,以為當自己佔上風時,就等於擁有全世界的「先佔先贏」心態。

事實上,過去英特爾創辦人之一Moore提出的「摩爾定律」便已經給了我們極大的警示,摩爾定律裡提到的是「每十八個月,晶片的速度及應用就會快一倍,價格就會更便宜」——我們換個角度來看這個定律,也就成了高科技產業的「競爭週期公式」;亦即,晶片的速度越快,所有的東西速度也會變快,包括你現在擁有的優勢,也會比你更無法想像的速度隨時流失。

在這兩個前提下,其實「競爭優勢」的流失是可事先預期的,只是開發新產品的高科技廠商與.com產業投資人,多半忽略了這個問題,以致於面臨類似的情況時,所能採取的作為只有節流一徒。開源與節流,其實是相輔相成的,減少企業失血,若不能有所作為,則只是形同慢性自殺,最後終究得面臨關門的一天。有道是,聰明的死法與笨的死法,最後都只有毀滅一徒,哪一種都同樣愚蠢,沒有哪一個比較高明的問題。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刊載於網路通訊雜誌 2001/4 現象觀測站專欄

每一個環境、媒介、種族,甚至性別,都有其不同的溝通方式,其間的差異除了來自溝通雙方的本質上差異外,溝通方式也不盡相同。進入E化的世界後,早期是受限於通訊環境的限制,所有網路通訊的方法也依此限制制訂,形成了一個很獨特的虛擬世界溝通法則,那是一種約定俗成的彼此認知,如果你覺得自己懂得網路了,卻不懂得如何溝通,很可能就會成為現代文盲之一。

虛擬世界的溝通法則

文字原本是用來記述歷史及人類生活紀錄下誕生的產物,及至後來用來記錄與傳承人類生活經驗累積下來的知識,一直以來都是扮演著「錄音機」的角色,後來因為人類的社會活動頻繁,不同族群、種族、國家間彼此往來,語言成了最重要的溝通工具,裡頭蘊含了表情與情緒,作為輔助溝通的工具。後來以文字傳述為主的書信更曾經成為遠距離溝通的唯一方式。

虛擬世界也有一套自己的溝通法則,最起初受限於科技發展的瓶頸,通訊速率一直無法快速提升,文字因為其在電腦中所扮演的角色,除了是主要的訊息與命令的傳遞者外,同時還因為當初為其制訂的格式佔用的記憶體與儲存空間小,所以便順理成章成了網路上溝通的最主要介質。利用有限的26個英文字母與鍵盤上的各種可能出現的符號,網友們拼湊出可以代表人的表情與情緒的表情符號,諸如::-)(^^)y:-( 等。同時也發展出利用字母與符號表達創意的ASCII文字畫。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刊載於第三波雜誌 2001/4 產業觀察台專欄

即將開打的固網市場爭霸戰,已經緊鑼密鼓地展開,不管是新業者,亦或是老牌的中華電信,無不摩拳擦掌,全面備戰,這場被視為電信民營化以來規模最大的市場爭霸戰,恐怕要比先前開放的手機市場來得更為慘烈。原因在於固網這個向來被政府視為金雞母的大市場,第一次與民間業者分享,新進的民營業者免除了先前的經營包袱,得以全力投注在引進最先進的科技以及提供最好的服務,也難怪呼老牌如中華電信也不得不繃緊皮,沈著應戰了。

固網是啥咪?
固網是啥咪?對很多人來說,仍然是一團謎。「固網逐步開放後,民眾上網將更快而省錢。」也始終只是一句政策口號,民眾仍然對於固網開放有什麼好處感到疑惑。其實固網並不是新鮮玩意兒,喊著開放民營也好些時日,單從其字面上看來,固網意味著「固接式網路」,在網際網路正式發跡之前,這個網路代表著「電信網路」,泛指一切透過實體線路接駁的各項電信服務,我們日常生活所使用的市內電話、國際電話等利用實體線路連接的部分均屬之。

一九九四年,網際網路興起之後,對電信市場有了很大的改變,特別是傳統電信網路與電腦網路不再是涇渭分明,隨著網路科技的日益進步,電腦網路被用來取代部分傳統電信網路工作,最先體會到這項改變優勢的,諸如跨國公司昂貴的國際傳真,還有網路業者研發出的VoIP(Voice Over IP,在運行 IP 協定的網路中載負聲音訊息),取代了部分國際電話的功能。

對於傳統電信業者而言,這不啻是一大打擊,因為其傳統坐收漁利的市場面臨了極大的挑戰,一方面透過政策箝制,避免傷害自身市場利益的新科技快速搶佔大餅,一方面則以拒絕快速民營化,企圖保有舊體系的優勢。然而,電信與通訊業的整合與開放,已儼然形成一股趨勢,對許多早已面臨營運生存危機的呼叫器業者,不僅僅是維繫生死存亡的關鍵,更是踏入下一步的關鍵。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刊載於網路通訊雜誌 2001/3 現象觀測站專欄

上網對於一個生長在二十一世紀的人來說,其重要性可以說是越來越與生活、工作等日常作息脫離不了關係,像極了當年收音機、電視機的問世一樣,網路就像一個新生的科技,受到大眾的愛戴,迅速擄獲全球世人的目光焦點,當然,也開始影響現代人的工作型態乃至價值觀。你用網路作什麼?一切端看個人如何看待網路的作用。

網路帶給你什麼?

很像是十七世紀源於英國的工業革命,對於所有人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經驗,以前從來沒有過的,一夕之間爆發出來的新溝通方式,不管網路扮演的角色是資訊載體,替人類傳達與紀錄各種生活與經驗也好,或是當作溝通的工具,作為聯繫感情與思想傳達的媒介,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始終使人所創造出來的一項科技工具。

網際網路最人類生活最重要的影響,莫過於電子郵件了,很多人透過電子郵件魚雁往返,縮短了彼此的距離,同樣地卻也有人因為這種新的數位科技的誕生,反而替自己帶來更多困擾。大約在1992年時,國內的網際網路尚在實驗室階段,只有少數機構(像是資策會)提供的網際網路測試帳號,可以讓一般民眾有機會接觸到這一項在當時即將成為轟動全球的新科技。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刊載於第三波雜誌 2001/3 產業觀察台專欄

再見與謝謝,原本是稀鬆平常的兩個日常用語,落在網路產業上,卻是無比沈重。華人地區第一個只在網路上發行的媒體明日報,終於在無力支撐長期損益不平衡以及投資人對網路產業毫無信心的雙重夾擊下,應聲而倒。對這份網路原生報,期待多過責備,但生不逢時、時不我與,卻常常是歷史上可見的壯烈一頁,所謂壯志未酬身先死,在網路發展的路上,又多了一個奉獻己身的「墊腳石」,只是,不曉得當未來的你對網路產業再度燃起信心時,是否也會想想過去「歷史」上慘烈的任何一頁與教訓。

緣起緣滅
網路原生報,顧名思義,就是從網路發起的媒體,之所以名為「報」,多半與領軍者的背景有很大關係。一年前,當這份以「明日希望」為努力目標的網路原生報發起的同時,黨政商灌溉雲集,好不熱鬧,而其在媒體業界掀起的波瀾,更曾令同業吃驚。

一年前,明日報誕生,以高薪向各界挖角,使得各傳媒失血嚴重,當時網路產業盛極一時,正達頂峰,許多媒體人衝著高薪與網路未來產業的強大吸引力,被吸進了這個大羅盤,轉了一圈,卻發現所付出的代價比想像中還要大。

有句話說「隔行如隔山」,我雖然相信天底下沒有學不會的道理,卻仍尊重這句老話背後的意義,時常提醒自己必須謹慎行事。這些從其他平面傳媒、大眾傳媒轉戰網路的媒體從業人員,對網路媒體的瞭解,在我看來大部分仍是大外行,他們的所長在傳統媒體的運作模式與作業方式,雖然資訊工具扮演了很重要的作業與溝通角色,卻仍不敵外行操作的弊害。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刊載於第三波雜誌 2001/3 新媒體觀察專欄

矽谷,一個令人又愛又恨的地方,網路景況大好時,許多人不費太多功夫在這裡一夕致富,成為世人眼中的高科技貴族,網路產業景氣低迷時,突然間就像裝設了禁聲筒似的,有的人還唯恐散避不及,被‧com的流彈打著。以前大家對網路充滿幻想,要是有張網路公司的名片,總會帶來旁人欣羨的目光,現在卻連大老闆都對‧com敬畏三分(是害怕,不是尊敬),網路到底出了什麼差錯?

什麼是CEO?
什麼是CEO?曾經有不少人問過我同樣的問題。
如果單從字面上解釋,「CEO就是Chief Executive Officer,執行長」相信大多數人知道的標準答案,但是絕大多數人,對CEO這三個字的第一印象可能都來自所謂的「高科技產業」,或網路、或光電,或半導體。

過去經營公司的領導者,注重的是整個組織的協調與管理,一個總經理常常得扮演大家長的角色,分派各種任務給下屬層層負責,並且透過嚴謹的監督制度來控管一個公司的營運,這算是一個管理學理論上最標準的公司營運體系。不過隨著產業與科技的日新月異,那種金字塔型的組織層級也隨著組織的日益成長,漸漸無法作最即時的反應,反而成為組織發展上的一種障礙。
不過從1990年代開始,代表高科技產業指標的NASDAQ誕生,高科技產業開始進駐資本市場,過去嚴謹的那一套作為反而顯得有些礙手礙腳,從華爾街證券營業員開始,有許多原本被公司要求上班一定要打領帶的員工開始解開束縛,穿西裝、襯衫,但是不打領帶。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原文刊載於網路通訊雜誌 2001/2 現象觀測站專欄

彷彿是洗了一場三溫暖似的,投資人跟網路業者心裡可是七上八下,難以言語形容,有的人一夕致富,也有的人一夕間失去所有。二十世紀末的網路市場,一會兒是興高采烈的帶來無比希望,一會兒又跌落谷底,成為人人趨之若鶩的過街老鼠。1994年在全球興起的網際網路,短短數年間便吸引了數千萬人的目光焦點,一種新的科技帶來無比的衝擊與生活的改變,當人們窮於追求新科技所帶來的好處時,卻常常忘卻了自己仍然是人,不比科技發展般進步神速,得以一夕數變。

一九二九年經濟大恐慌

約略在一九二○至一九三○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全球曾經有過一場令人膽顫的經濟大恐慌,一方面因應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全球各先進國家投注於戰後的重建工作,造成各產業提高產能,一九二五年後,歐洲經濟復甦,使得進口需求降低,先進國家各產業提高了產能,原先盤算的歐洲市場卻沒有等同的需求,致造成生產過剩,農工業產品反而出現供過於求的現象,因此造成物價大幅下降,以因應生產過剩而提高的銷貨成本,光是美國一第,四年內的物價水準便下降了有25%之多。

這些產業面臨物價急遽下降、競爭者眾,一方面獲利能力大幅降低,另一方面原先質押在銀行的產權,又因為與同業惡性削價競爭的結果,反而變得不值錢,企業拿不出錢還給銀行,只好以債養債,直到產權因價值過低,銀行緊縮銀根,使得這些產業無法繼續保有原先健全的競爭模式營運下去。

dannylin3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